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汗症

查看数: 12695 | 评论数: 57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8-6-25 22:30

正文摘要:

天气渐热,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都会涔涔汗出,身上整天汗津津黏腻腻。以前天冷不太明显,就是三餐后汗出如洗。现在天热有感觉,就算扫一下地,头上就汗出如雨。尤其是汗水会往眼睛里流,非常痛苦。各位 ...

回复

njrkxy2002 发表于 2018-8-26 15:44:18
我也整天出汗,感觉没你这么严重,的确不是很好治疗。估计黄煌教授能辩证准确。
zhijingren46 发表于 2018-8-23 18:14:30
考虑是阳明胃有热导致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因为吃饭的时候胃的机能提升,胃会产生热,使得胃热更旺盛;喝酒也是加重胃热;体力劳动也是。而出汗是胃通过经络排热的表现。也就是说机体的机能是要通过汗液排胃里的病理性热,但力量不够,所以会反反复复地出汗。所以治疗就加强阳明发汗的力度,因势利导,帮助机体的机能一把,顺势把热排出去就可以好病。
LISHENGKE 发表于 2018-8-21 16:37:47

RE: 汗症


忘了,叮嘱玉屏风散服用散剂时用生姜水。
快乐健康 发表于 2018-8-5 16:28:20

RE: 汗症

xxgh 发表于 2018-7-15 14:57
从舌上看是虚,真武加防已黄芪汤

高手,需要时间,患者配合也是一个问题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8-5 12:49:57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8-1 11:11
老师您好,平时吃饭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跟朋友们出去吃饭,因为喝酒时 ...
老师您好,平时吃饭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跟朋友们出去吃饭,因为喝酒时间会很长,只有我不停的擦汗大家都没事。

  平时吃饭快的时候大量出汗,主要是因为吃得越快心率就越快自身产热多,短时间吃进去很多热饭热菜也会带入大量热量而加重内热,一般来说吃得越快食量就越大“食物的热效应”就越强,这三种“邪热”导致了大量出汗。
  喝酒时吃饭慢也不停出汗,一来酒是辛温的助生内热而使人出汗,二来提示脾气和心气肺气虚了因“气不摄津”而自汗。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06056&pid=519195&fromuid=47147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8-1 11:11:13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31 12:21
  老师平时吃一顿饭大概多少分钟?

老师您好,平时吃饭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跟朋友们出去吃饭,因为喝酒时间会很长,只有我不停的擦汗大家都没事。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31 12:21:44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15 18:01
周围中医看了很多,都是执业资格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安阁下所论仅凭脉诊就能直断早不至于在此处发帖 ...

  老师平时吃一顿饭大概多少分钟?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31 09:42:43

RE: 汗症

心向卧龙 发表于 2018-7-25 15:10
易汗不一定都是虚!很多时候是有热邪。运动、吃饭后汗出加重,一个是气虚,再就是热盛。从你的心率来说心阴 ...

谢前辈指教
心向卧龙 发表于 2018-7-25 15:10:49
易汗不一定都是虚!很多时候是有热邪。运动、吃饭后汗出加重,一个是气虚,再就是热盛。从你的心率来说心阴不足心火偏旺是存在的;从你的舌质不淡、口唇干燥、有热气疮来说,仍是热邪偏多!所以可以考虑当归六黄汤合生脉饮加减。
心向卧龙 发表于 2018-7-25 14:59:00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7 08:35
这是两次开的方子,不仅仅是汗症,不是晦医嫉医,就是感觉方子太大了,大了就没有重点心里没底,而且感觉补 ...

这是卖药的{:1_12:}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23 09:55:11

RE: 汗症

福仁堂堂主 发表于 2018-7-23 09:20
一味桑叶打粉用米汤送服!单味气死名医
脉大用白虎汤!

多谢
福仁堂堂主 发表于 2018-7-23 09:20:56
一味桑叶打粉用米汤送服!单味气死名医
脉大用白虎汤!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20 08:58:58

RE: 汗症

袁桢 发表于 2018-7-17 11:27
百度的;
饮食后随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证。因正虚胃热所致。《证治汇补·汗病章》:“饮食汗者,因正气 ...

由黄连(拣尽,去须) 五味子(去子) 乌梅(去核) 生甘草各1.5克 熟甘草0.9克 升麻梢0.6克
请教不知药理何以治汗
袁桢 发表于 2018-7-17 11:27:37
本帖最后由 袁桢 于 2018-7-17 11:29 编辑

百度的;
饮食后随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证。因正虚胃热所致。《证治汇补·汗病章》:“饮食汗者,因正气空虚,反为饮食慓悍之气所胜,故食入汗出。。。。。。。。安胃汤。

xyxqd 发表于 2018-7-17 11:13:45
安胃汤不合适吧
袁桢 发表于 2018-7-17 09:51:44
安胃汤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15 18:01:06

RE: 汗症

本帖最后由 纱窗风雨黄昏后 于 2018-7-15 18:02 编辑
scnb763 发表于 2018-7-15 15:15
脉呢。。。。有脉就不用瞎猜了

周围中医看了很多,都是执业资格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安阁下所论仅凭脉诊就能直断早不至于在此处发帖求助了。

scnb763 发表于 2018-7-15 15:15:29
脉呢。。。。有脉就不用瞎猜了
xxgh 发表于 2018-7-15 14:57:31
从舌上看是虚,真武加防已黄芪汤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7-9 11:18:51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6 12:52
  惭愧惭愧,杂学不精。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这个看法是自己“观察网上的案例”总结 ...

谢谢老师指导。很是形象。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7 19:09:19
从开始桂枝龙牡汤,黄芪五物汤,建中汤四逆真武理中肾气补中益气二陈温胆都试过,这是在周边中医看遍而且至少都吃过两个月药后,大夫说调理身体都没问题了,就是不治病。有的说心里问题,内分泌。也不是都无效,在网上有个老师给过一个方子有效。都是补肾的居多,停一段又这样。方子找不到了,人也找不到了,所以自己瞎看看医书自己试药,要不谁愿意瞎吃。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7 18:57:27

RE: 汗症

LISHENGKE 发表于 2018-7-7 18:48
舌淡苔薄白,治虚人腠理不固。1-2剂玉屏风散。搞定。汗血同源,出汗过多,阳气不足,故心率加速。
...

试过无效
LISHENGKE 发表于 2018-7-7 18:48:18
舌淡苔薄白,治虚人腠理不固。1-2剂玉屏风散。搞定。汗血同源,出汗过多,阳气不足,故心率加速。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6 21:25:13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6 17:05
  个人认为你以“既往饮食过量等原因”而“累伤脾肾”所造成的“痰湿雍盛”为主要病机,郁热和血瘀皆 ...

多谢老师指点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6 17:05:27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6 14:26
杏林老师好,本人稍读医书,感觉您三人回复说的很有道理。但又有区别。只因上两位老师只是说了先清湿热, ...
  杏林老师好,本人稍读医书,感觉您三人回复说的很有道理。但又有区别。只因上两位老师只是说了先清湿热,为第一步,思路是分步论治,也给了方子,我虽欲按老师路子实践但恐那位老师繁忙后续无从解惑,因此怕用药过犹不及,不敢一试。而您是将所有辨证都说到了。从整体系统论治我按老师的思路柴芩温胆汤+桂枝茯苓丸
  柴胡10黄芩12陈皮10茯苓30竹茹10半夏10枳壳10生甘草6苍术12泽泻10芡实15干姜10当归15桂枝15丹皮15桃仁15白芍15水蛭6猪苓12另外上唇鼻尖肿痛起水泡加金银花12连翘20是否可行请老师指正

  个人认为你以“既往饮食过量等原因”而“累伤脾肾”所造成的“痰湿雍盛”为主要病机,郁热和血瘀皆为痰湿所致。
  体胖膝冷、便溏不臭、小便清长,是脾肾气虚(“肾气虚”指“肾阴阳两虚”)。

  这个方子21味,也够大的了,金银花和连翘是清实火的。
  我觉得可以试试[柴苓汤]加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生牡蛎:
  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炙甘草;肉桂、苍术、茯苓、泽泻、猪苓;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生牡蛎。

  另外,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建议控制食量。
  食物具有“热效应”,每顿饭吃得越多,汗出得越多。
  夏天尤其要少吃高蛋白质的肉类食物,因为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且持续时间长达10-12个小时。
  
参考资料:
  《暑热天少吃高蛋白食物 “食物热效应”越吃越热 ...》-人民网
  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3/0814/c85914-22559393.html
  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就会让人觉得身体发热,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热效应”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不同的食物产生的“食物热效应”不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热效应”更强烈,而淀粉类、蔬菜类就差得多。这就是为何吃火锅时,吃一大盘羊肉,身体能发热很久。而如果吃的是一大盘涮白菜,很快就不觉得热了。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热量仅有5%至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略低,仅为4%至5%。也就是说,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食物,越容易发散热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畜禽肉和鱼肉,其蛋白质含量为15%至20%,鸡蛋为13%,南豆腐是6%,蔬菜类一般在1.5%以下。
  按混合食物来说,通常把蛋白质的热效应计算为10%,也就是说,一餐饭在有主食有菜,荤素搭配,荤少素多的情况下,总能量当中有1/10是作为食物的热效应通过身体散发出来的。假如一顿正餐吃掉700千卡,就有约70千卡在餐后不久直接从体表散失。


  以上个人浅见,及所附资料链接,仅供参考。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6 14:26:00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6 12:52
  惭愧惭愧,杂学不精。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这个看法是自己“观察网上的案例”总结 ...

杏林老师好,本人稍读医书,感觉您三人回复说的很有道理。但又有区别。只因上两位老师只是说了先清湿热,为第一步,思路是分步论治,也给了方子,我虽欲按老师路子实践但恐那位老师繁忙后续无从解惑,因此怕用药过犹不及,不敢一试。而您是将所有辨证都说到了。从整体系统论治我按老师的思路柴芩温胆汤+桂枝茯苓丸
柴胡10黄芩12陈皮10茯苓30竹茹10半夏10枳壳10生甘草6苍术12泽泻10芡实15干姜10当归15桂枝15丹皮15桃仁15白芍15水蛭6猪苓12另外上唇鼻尖肿痛起水泡加金银花12连翘20是否可行请老师指正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7-6 12:52:09

RE: 汗症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7-6 13:00 编辑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7-5 10:08
老师,感觉你对理论的东西学得好深,这个,,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哪里来的,能给个指导源头 ...
  老师,感觉你对理论的东西学得好深,这个,,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哪里来的,能给个指导源头吗?
  惭愧惭愧,杂学不精。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这个看法是自己“观察网上的案例”总结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古籍上、当代医家、其他老师有没有类似的观点就不得而知了。

  中医理论讲:“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仅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所以个人认为:舌苔反映的是胃肠道中的“干湿(苔质干还是滑)”、“寒热(苔色黄还是白)”、“痰量(苔层厚还是薄)”、“痰质(苔粒粗还是细,粗为腐浊、细为湿气)”。

  饮食如果肥甘厚味过量的程度不大,而消化吸收能力强,就不会在肠胃道中形成痰湿,大量的水谷精微进入体内后消耗不完,脾肾阳气尚可时,富余的部分就生成膏脂堆积在内脏和皮下形成肥胖,如果脾肾阳气不足,则无法将富余的水谷精微完全转化成脂肪,有一部分精微化生为痰湿浊邪瘀堵在内脏、经络、肢体之中。
  所以个人认为:通过综合辨证确认患者有痰热湿浊的情况下舌体胀、厚、宽、胖是痰湿浊邪深伏于“脏”(心肝脾肺肾及血管淋巴管)舌苔滑、厚、腻、腐是痰湿浊邪外现于“腑”(胃肠道泌尿道生殖道外耳道)

  举两个典型的案例,都是“无肉不欢”的中轻年男性,有“脂肪肝,脸热、手烫、心慌、头晕、头紧、耳鸣”等病症,初始咨询时,舌苔均“白薄(微腻)近似常人,但舌体胖大(痰浊雍塞于脏)、中有裂纹(郁热灼伤肺胃肾之阴)”,服用“疏郁透热、通腑泻浊”的方药之后“舌变小而苔变得黄厚腻”,提示“伏热外散、脏浊出腑”:

rst39583 发表于 2018-7-5 17:40:29
又象柴胡桂枝干姜汤
gzchu 发表于 2018-7-5 15:20:33
你根本不需要吃附子,你心率加快都100了,你知道怎么回事吧,吃附子吃的
gzchu 发表于 2018-7-5 15:17:34
你要是根据帖子吃药,早晚得吃出麻烦!
头汗又不影响什么,不用太担心。
节欲!,多锻炼,少乱吃药

点评

就阁下的评论而言套话空话,什么病都可以说,你知道汗症的痛苦吗?另外脉搏一直是这样,后来感觉脾虚才配附子理中的  发表于 2018-7-6 11:14
怀海 发表于 2018-7-5 13:53:38
晨起口苦吗,是的话,接近大柴胡证。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7-5 10:30:41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7 08:35
这是两次开的方子,不仅仅是汗症,不是晦医嫉医,就是感觉方子太大了,大了就没有重点心里没底,而且感觉补 ...

评论这样的“方子”浪费时间,但还是忍不住不喷!{:1_15:}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7-5 10:08:34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6-26 08:29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所以舌苔不黄厚。

老师,感觉你对理论的东西学得好深,这个,,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哪里来的,能给个指导源头吗?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2 10:18:26

RE: 汗症

zgman2015 发表于 2018-7-1 21:06
辨证论治开处方,我们期待结果,好总结经验。现在不好辨证的汗证太多了。期待反馈消息,谢谢
...

这个真不好说,试一试只不过投石问路,看看自身感受而已。网上问诊双方都很谨慎是其一,其二没有复诊,毕竟没有交易关系,人家也不能有问必答所以对自身来说就是指个方向,而且哪个老师说的更贴合患者这个不敢说,不能真的都试一遍吧,就算试时间段,计量怎么把握?
zgman2015 发表于 2018-7-1 21:06:06
辨证论治开处方,我们期待结果,好总结经验。现在不好辨证的汗证太多了。期待反馈消息,谢谢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7 14:52:24
没人评论一下药方吗?方子是淘宝上一家卖药的开的,不是本论坛的人开的
自学救了我麻麻 发表于 2018-6-26 19:32:28
感觉五苓散就够了

点评

挨个试试  发表于 2018-6-27 08:14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24:04

RE: 汗症

黄和中西医结合 发表于 2018-6-26 12:13
确有寒湿,然治须次第。宜先小剂以清湿热,杏仁开热结,膏、芩清里而兼外散可通散邪之途,茯苓建中利 ...

多谢老师指点,说的很详细了,准备按您说的试试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23:08

RE: 汗症

coorus 发表于 2018-6-26 11:17
无烦热,汗多,尿多且清,膝冷便溏,寒湿无疑,肾着汤,合苓桂五味甘草汤收敛之。

...

多谢指点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22:44

RE: 汗症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8-6-26 10:57
便溏是指未消化完全的稀便,還是黏在馬桶上的黏臭便
照我看你的描述屬濕熱證自汗,可用三仁湯(它的舌象不 ...

多谢指点,我理解的便溏可能不准确,大便不成形,散,破败,粘马桶但是不臭,一次性喷出来的,这不算便溏啊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20:37

RE: 汗症

自学救了我麻麻 发表于 2018-6-26 10:07
除了流汗黏黏的不舒服,出过汗以后会觉得累么?

这个真没感觉,我属于不敏感类型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19:52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19:21

RE: 汗症

cofieco 发表于 2018-6-26 08:34
试试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水蛭、黄芪吧。

谢谢谢谢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19:18:54

RE: 汗症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6-26 08:29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所以舌苔不黄厚。

多谢前辈指点
黄和中西医结合 发表于 2018-6-26 12:13:31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6-26 08:37
谢谢大家,我看舌苔白薄,一直以为湿寒呢

    确有寒湿,然治须次第。宜先小剂以清湿热,杏仁开热结,膏、芩清里而兼外散可通散邪之途,茯苓建中利湿,补在其中矣;竹叶清利,甘草和中。此方旨在清湿热开通途,为下一步温补治疗准备。此方未必便即止汗,然其汗或可减少,个别病人亦有其汗未止而反稍多者,无妨,但得热清郁开,下一步或则宜主用附、术辈了。即如我们搬入新房前,先须打扫净里面,再搬入物品。否则湿热、寒湿混治,则乱矣,不易取效。
    首方用gin19762002兄之三仁汤亦佳。
coorus 发表于 2018-6-26 11:17:30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6-26 11:29 编辑

无烦热,汗多,尿多且清,膝冷便溏,寒湿无疑,肾着汤,合苓桂五味甘草汤收敛之。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8-6-26 10:57:30
本帖最后由 gin19762002 于 2018-6-26 10:59 编辑

便溏是指未消化完全的稀便,還是黏在馬桶上的黏臭便
照我看你的描述屬濕熱證自汗,可用三仁湯(它的舌象不必黃膩)

自学救了我麻麻 发表于 2018-6-26 10:07:22
除了流汗黏黏的不舒服,出过汗以后会觉得累么?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 08:08 , Processed in 0.121737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