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65|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久利不效案!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qgy88于2011-04-13 18:35发表的  :
人家本来就泄,你还用大黄,要他命呀。黄芩15克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


      ?,可以解释一下吗,泄泻为什么不可用大黄,严重到要命,因第一次听说不能用大黄,很想知道此话的依据,免得以后犯如此低级错误。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沙发
发表于 2011-4-13 2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uzhip于2011-04-13 15:35发表的  :
四逆散加人参怎么样?

    接近了,再结合伤寒金匮推之,加参似乎不必要,白头翁加大黄可考虑,再合黄芩汤。结合条文斟酌。个人拙见,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板凳
发表于 2011-4-13 2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下金匮伤寒论述,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何帮别人复习。话大了。大家讨论,没必要如此。不客气地说,仲景集熟读程度本人远在您之上。还是收着点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地板
发表于 2011-4-13 22: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传真》书中冯世伦教授明言:本方并不限于产后,凡见白头翁汤证,若所下为血便、或黏血便而虚乏少气者,即宜本方主之。”
    知道冯世伦此话来源吗?我来教您,是借吉益东洞语稍加改动。别动不动就拿大家压人,这不是探讨。冯世伦说不能用大黄就是金科玉律?那好,俺也来搬大家汤本求真,尾台荣堂等说“若不加大黄则其效果不全”别说冯世伦,就是他师父也是其门下。
    讨论问题,就事论事,对不对大家说,动不动教训口吻说话,您是师爷呀,“帮你复习一下伤寒论”好大的口气,还是多读细读,再来耍大牌。真的,您还不够格。做师爷要有东西呀,您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5#
发表于 2011-4-14 1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利
    投发汗剂之葛根而愈下利。投利尿剂之猪苓汤而愈下利。甚至投下剂而止下利。凡此诸法。决非偶然之奇迹。漫然投药而得侥幸。须握有确确凿凿之实证者也。
     今日西医界凡遇里急后重者而兼下利者。即以投以下记为其定则。里急后重。诚然多现于阳实之证。然有时阴虚之证。亦有里急后重者。此则不可忘忽者也。在证之不适用下剂时。可用真武汤之附子剂。大肠加答儿或赤痢之里急后重者。或有表证者。投葛根汤以发汗。能见速效。余对于慢性大肠加答儿之历久未愈者。投猪苓汤以图利尿。果见速效。猪苓汤之阿胶。与白头翁加甘草阿胶之阿胶。对于里急后重。大有缓解之力。凡有湿热。即炎症冲血肛门感灼热者。多用白头翁汤。凡里急后重。而不感紧迫。压出之力不足。大便有残留之气味而不能通快者。真武汤治之。故在诊断这际。有无里急后重。宜宁讯问。里急后重而有紧迫之感者阳证也。脉舌均现阳性之证状。脉迟缓而弱者阴证也。在按脉之际。即能区别之。自阴证之相异。为治疗方针之根干。不可轻轻看过。兹采录伤寒论今匮要略中言及下利之处方。阴阳之大别于次。
    [阳证之治剂]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六物黄芩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大柴胡汤   葛根黄连黄芩汤(以上皆有黄芩)   白头翁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葛根汤   四逆汤   大承气汤   猪苓汤。
    [阴证之治剂]   真武汤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四逆加人参汤   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桃花汤   吴茱萸汤。
    通观以上各方。凡阳证之治剂。大半配合苦味之剂。如黄芩。黄连。黄柏等。阴证之治剂。多用辛味之药物为配合附子。干姜。吴茱萸。术等。两两比较之。觉其问题殊有兴味。
     [圣济总录]    乌梅於产后。冷热痢。久病下痢不止者有效。
     [证治摘要]    甘草泻心汤之治下痢。以腹中雷鸣者为目的。若腹不雷鸣为穀不和之下痢。四逆汤主治之。
    [证治摘要]   一男子下痢不止。发哕。吐蚘虫。与以吴茱萸汤见效。

      选自《中国内科医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6#
发表于 2011-4-14 1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1楼(xiaozheng)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qgy88于2011-04-14 07:53发表的 回 11楼(xiaozheng) 的帖子 :
大黄是攻坚之用,如便秘,此人本事下利,这样会让他下的更厉害                                                                                                                                                                                 临床研究证明:
  生大黄和熟大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同剂量下生大黄的作用更明显, 但熟大黄对胃肠道反应小, 可大剂量应用.生、熟大黄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与西药组疗效一致, 但熟大黄组副作用小, 患者康复快. 大黄含苦味质, 服用小剂量粉剂(0.6~0.9g )可促进胃液分泌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7#
发表于 2011-4-14 1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看来治利用大黄,千年前就有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2 09:20 , Processed in 0.06963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