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4878|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兴奋难眠到伤心而归,记第九届全国经方研修班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6: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类文章要有重点,建议提高写作能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容易出错。你我同为学生,敢说敢做很正常,但有必要储备相当的知识能量,能进能退,一出手就被捉是很丢面子的。有批评有叫号在所难免。开篇就列出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贴切主题,不免给人吹擂的印象。你可以说自己也说了“刻苦努力一般学生难以达到,对经典理解能力超出一般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缺点:自负自傲自大。”自负自大自傲不是缺点,该自负就自负,该自大就自大,有什么呢。但必须有一前提就是你要有自傲的资本,看了你的文章,你不具备。首先写作技能欠佳,其次对中医认识不足,这就导致语无伦次。莫怪我说话刻薄,都处于牛犊阶段也就没那么多客套。
  在你看来黄煌老师连一味药能都不清楚,只是凭经验。虽然我没参加会议,敢断言你在断章取义,至少没有注意到语言环境。这么说吧凡会查字典的医家都可知石斛。说到桂枝汤,没踏上你的点就认为“不是太对路”,过了。对桂枝汤的说解两千年来有着不同的见识,不足奇,我说生姜是桂枝汤的主力你能认同吗?但我在坚持在探寻,不能因自己的见识去轻易谈论对路不对路。更何况在临床经验上你我都存在盲点。
  说到有人一天看700患者,你认为是不可能,我顶你。中医吹牛不计后果是很平常的事,不要太过于计较,四川有个姓卢的“大家”四十年看了上百万患者,并赫然写在著述中,我也曾质疑,问他除了吃饭您不睡觉吗。追随者群攻,我也和你一样用计算机给他们数据,没用的,这些人基本不识数。放弃这无谓的争论,想不通可行文轰他一轰,仅此而已。

    说道“女老师用西医病名想换中医处方,显然中医思维不够。”牵强了,今天你碰到的是一同行,在医院在门诊你能要求患者不说自己感冒说中医专用名词吗,就连你自己不也在用西医名词吗。真要较真你就别说你能摸出不同类型高血压脉证。这也是舶来名词。在此你在用它维护“中医”在彼你又在以不懂西医名词嘲笑中医,不是吗,说话要重证据,我来给你站过来“椎间管狭窄压迫神经,病情易反复,中西药难以取效,张老有什么好办法。张老是天南海北扯了一下,就这样忽悠过去了”你为何不问问这位提问同仁为什么不用中医词汇发问呢。因此写文章最忌讳自挖坑埋自己。即便再有理也无理了。
   谈到伤寒论,你能背的下,这是基础,你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再次顶你。不过“如今大四了,为了四六级、考研英语,政治,很久没背,以前基本上能全背下的《伤寒论》《濒湖脉学》又还回去了。真是背得快,忘得也快。”还是顶你,起码有个印象,比那些自称经方而连伤寒论是什么的夸夸其谈者不在一个档次,希望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2 15: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6楼yiguiran于2010-12-22 09:56发表的  :
--------------回28楼的
一天看700患者这个纯粹吹牛
但40年看近100万患者却有可能---------------
平均每天70人,一个月2千多,一年2万多
40年乘以2万多,就八、九十万了
.......

      是的,1加1=2. 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2 21: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28楼(xiaozheng) 的帖子

引用第39楼晓冬于2010-12-21 21:19发表的 回 28楼(xiaozheng) 的帖子 :
(1)人无完人,我首先说出自己优缺点,打个预防针,怕大家群起攻之。我认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就好。
(2)我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学院派”,目前临床不行我承认,我在反省改正,所以我设定毕业前“临证过千”目标,弥补不足。对于摸脉我说出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悟,临床上老师诊断出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我再看看这类是否有共同的脉象特点。
(3)我很没用,目前我只治过4个病人,包括我自己。但我肠胃病老师治的效果不显,自己调理也不行。我是我校公认学中医最好的,但每天煮中药,有些同学在冷嘲热讽,我无法反驳,因为确实没治好。有时门诊看到些老师也难治的病人,我帮不了他们,这时我都会有一种羞愧苦闷之情萦绕心头
(4)我完整读《伤寒论》已经9遍了,有感悟、问题肯定的。但我现在六级还没过,我还要考研,社会是很现实的。我每年都拿奖学金、助学金 ,我家境又不是很好,我想考上好点研究生,找到好点工作。有这个基本生活保障,继续研究经典
(5)中医发展有理论上的,有临床上的,有科研上的,每个人发展最擅长的就好
.......

    谢谢回复,说到学院派,没必要刻意去强调,现在没几位不是学院毕业,一些学院毕业的就怕别人说他是学院中医,变着花样把自己打扮成民间医生在整个祖传就以为是真中医了,其实该草包的还是草包。无论什么渠道学成中医不是衡量医技优劣的分水岭,前文你说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不是名师高徒,其实更好,有利于培养独立的思考,涉猎面更广,听到的学到的来自方方面面,世家有其优势也有弊端,一条道走到黑的不在少数。有名师指点当然好,但多数还是没那福分。学院是培养中医的最佳场所,中医这点东西在学院所学足以成医。
   你要考研,应当如此,现在本科毕业就失业,即使做了合同工成天还是看别人脸色,不知什么时候被解雇。这不光是中医,多数专业都如此,考研毕业虽比本科强一点还是五十步百步。建议既然学习成绩优秀就一鼓作气拿到博士。那时你的机会会很多,各地引进人才机制还会持续几年,但愿能赶上。
  在学校能做到最好,向你表示敬意。我可不行,本科段中等偏上间晃悠。专业课及格良间打转,优秀和咱不沾边。考研全凭英语拉分,专业有幸高出A区基线一分进入公费生。在研期间还混的不错,很轻松,关键是免修英语不用去为六级点灯熬油。希望你尽量在本科段过了六级。这是当务之急,无论别人说什么,一定要拿下,这是现实,无人能改变。给你介绍点经验,一切围绕课本转,一切跟着大纲跑。哪怕它是胡说八道。考试可不管你爱好什么,擅长什么,伤寒论不会给你带来加分。目前就是一门心思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等拿到证再去研究经典不迟。要想日后过得好有份好的工作一定要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9 21:30 , Processed in 0.07185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