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汗症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08: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所以舌苔不黄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沙发
发表于 2018-6-26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汗症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6-26 09:30 编辑
  天气渐热,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都会涔涔汗出,身上整天汗津津黏腻腻。以前天冷不太明显,就是三餐后汗出如洗。现在天热有感觉,就算扫一下地,头上就汗出如雨。尤其是汗水会往眼睛里流,非常痛苦。各位看官 ,谁能帮我解解惑到底什么情况。黄芪五物汤用过无效。桂枝龙牡汤加浮小麦用过效果不明显。

  膝冷便溏小便清长色心淡,没有烦热,没有上火,体胖,我一直以为肾阳虚。结果大夫说阴虚。脾湿但一直以为是阳虚湿寒。心率不齐,脉搏100/min,我自己瞎配药,干姜附子的但齿痕总有,原来是偏了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6-26 08:29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所以舌苔不黄厚。


  主要是痰湿。
  痰湿阻滞导致血行不畅,天气热时体内热量不能很快的散发出来,使上半身产生郁热,而脾肾应该是虚寒的。
  体胖、舌质暗淡略带青 -> “痰湿、血瘀、脾寒、郁热”之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板凳
发表于 2018-7-6 1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汗症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7-6 13:00 编辑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7-5 10:08
老师,感觉你对理论的东西学得好深,这个,,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哪里来的,能给个指导源头 ...
  老师,感觉你对理论的东西学得好深,这个,,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哪里来的,能给个指导源头吗?
  惭愧惭愧,杂学不精。
  “痰湿热在脏不在腑,舌苔不黄厚”,这个看法是自己“观察网上的案例”总结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古籍上、当代医家、其他老师有没有类似的观点就不得而知了。

  中医理论讲:“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仅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所以个人认为:舌苔反映的是胃肠道中的“干湿(苔质干还是滑)”、“寒热(苔色黄还是白)”、“痰量(苔层厚还是薄)”、“痰质(苔粒粗还是细,粗为腐浊、细为湿气)”。

  饮食如果肥甘厚味过量的程度不大,而消化吸收能力强,就不会在肠胃道中形成痰湿,大量的水谷精微进入体内后消耗不完,脾肾阳气尚可时,富余的部分就生成膏脂堆积在内脏和皮下形成肥胖,如果脾肾阳气不足,则无法将富余的水谷精微完全转化成脂肪,有一部分精微化生为痰湿浊邪瘀堵在内脏、经络、肢体之中。
  所以个人认为:通过综合辨证确认患者有痰热湿浊的情况下舌体胀、厚、宽、胖是痰湿浊邪深伏于“脏”(心肝脾肺肾及血管淋巴管)舌苔滑、厚、腻、腐是痰湿浊邪外现于“腑”(胃肠道泌尿道生殖道外耳道)

  举两个典型的案例,都是“无肉不欢”的中轻年男性,有“脂肪肝,脸热、手烫、心慌、头晕、头紧、耳鸣”等病症,初始咨询时,舌苔均“白薄(微腻)近似常人,但舌体胖大(痰浊雍塞于脏)、中有裂纹(郁热灼伤肺胃肾之阴)”,服用“疏郁透热、通腑泻浊”的方药之后“舌变小而苔变得黄厚腻”,提示“伏热外散、脏浊出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地板
发表于 2018-7-6 17: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6 14:26
杏林老师好,本人稍读医书,感觉您三人回复说的很有道理。但又有区别。只因上两位老师只是说了先清湿热, ...
  杏林老师好,本人稍读医书,感觉您三人回复说的很有道理。但又有区别。只因上两位老师只是说了先清湿热,为第一步,思路是分步论治,也给了方子,我虽欲按老师路子实践但恐那位老师繁忙后续无从解惑,因此怕用药过犹不及,不敢一试。而您是将所有辨证都说到了。从整体系统论治我按老师的思路柴芩温胆汤+桂枝茯苓丸
  柴胡10黄芩12陈皮10茯苓30竹茹10半夏10枳壳10生甘草6苍术12泽泻10芡实15干姜10当归15桂枝15丹皮15桃仁15白芍15水蛭6猪苓12另外上唇鼻尖肿痛起水泡加金银花12连翘20是否可行请老师指正

  个人认为你以“既往饮食过量等原因”而“累伤脾肾”所造成的“痰湿雍盛”为主要病机,郁热和血瘀皆为痰湿所致。
  体胖膝冷、便溏不臭、小便清长,是脾肾气虚(“肾气虚”指“肾阴阳两虚”)。

  这个方子21味,也够大的了,金银花和连翘是清实火的。
  我觉得可以试试[柴苓汤]加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生牡蛎:
  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炙甘草;肉桂、苍术、茯苓、泽泻、猪苓;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生牡蛎。

  另外,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建议控制食量。
  食物具有“热效应”,每顿饭吃得越多,汗出得越多。
  夏天尤其要少吃高蛋白质的肉类食物,因为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且持续时间长达10-12个小时。
  
参考资料:
  《暑热天少吃高蛋白食物 “食物热效应”越吃越热 ...》-人民网
  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3/0814/c85914-22559393.html
  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就会让人觉得身体发热,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热效应”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不同的食物产生的“食物热效应”不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热效应”更强烈,而淀粉类、蔬菜类就差得多。这就是为何吃火锅时,吃一大盘羊肉,身体能发热很久。而如果吃的是一大盘涮白菜,很快就不觉得热了。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热量仅有5%至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略低,仅为4%至5%。也就是说,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食物,越容易发散热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畜禽肉和鱼肉,其蛋白质含量为15%至20%,鸡蛋为13%,南豆腐是6%,蔬菜类一般在1.5%以下。
  按混合食物来说,通常把蛋白质的热效应计算为10%,也就是说,一餐饭在有主食有菜,荤素搭配,荤少素多的情况下,总能量当中有1/10是作为食物的热效应通过身体散发出来的。假如一顿正餐吃掉700千卡,就有约70千卡在餐后不久直接从体表散失。


  以上个人浅见,及所附资料链接,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5#
发表于 2018-7-31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7-15 18:01
周围中医看了很多,都是执业资格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安阁下所论仅凭脉诊就能直断早不至于在此处发帖 ...

  老师平时吃一顿饭大概多少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4
6#
发表于 2018-8-5 1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汗症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于 2018-8-1 11:11
老师您好,平时吃饭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跟朋友们出去吃饭,因为喝酒时 ...
老师您好,平时吃饭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跟朋友们出去吃饭,因为喝酒时间会很长,只有我不停的擦汗大家都没事。

  平时吃饭快的时候大量出汗,主要是因为吃得越快心率就越快自身产热多,短时间吃进去很多热饭热菜也会带入大量热量而加重内热,一般来说吃得越快食量就越大“食物的热效应”就越强,这三种“邪热”导致了大量出汗。
  喝酒时吃饭慢也不停出汗,一来酒是辛温的助生内热而使人出汗,二来提示脾气和心气肺气虚了因“气不摄津”而自汗。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06056&pid=519195&fromuid=47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3 22:08 , Processed in 0.06796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