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楼主: 容以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疗问题]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3: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3-18 23:16 编辑
容以学 发表于 2020-3-18 21:48
辩证方法中医大略只有两派

理法辩证派   和  方证辩证派   两大类

 胡希恕称:“方证是八纲六经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刘渡舟说:“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

  一位认为“方证”是“山门”,那么学伤寒从“方证”到“理法”应该是攀登。
  一位认为“方证”是“顶峰”,那么学伤寒从“方证”到“理法”就成倒退了。

  熟方证者善于解决个案特类,通理法者则能迁移运用普适。
  掌握规律者都需先认识特例,认识特例者却未必掌握规律。

  熟高熟初,熟师熟匠,显而易见。
  价值观如何,一目了然!

  求甚解,伤寒学(经方医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沙发
发表于 2020-3-18 2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容以学 发表于 2020-3-18 23:16
从逻辑而言,理法派辩证分析出的理法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我的主观分析结论应该是真理。

方证派比较谦 ...

  方证用药具有不可替代性,设想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经方常用药材变种了,或者资源枯竭,或者疫病大流行期间被挤兑完了,那方家如何治病呢?
  但如果会运用伤寒理法,则治病的途径要宽广得多、手段要丰富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板凳
发表于 2020-3-20 12: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容以学 发表于 2020-3-20 01:49
纯粹方证派的特点我觉得有二,一是辩证过程中不揣摩病机。无谓凭空思辨。二是辩证辩到最后仅得一方。而不是 ...

  凭空思辨?
  难道病机辨证派不是凭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这些望闻问切等到的客观信息进行辨证的?

  辨到最后仅得一方?
  那为何在经方缺药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辨为另一些历史检验有效的经验方呢?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 ... 81859&fromuid=47147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那就用另一些历史验证过的经方。
此派本身 的实践活动也在历史中发现新的经方

这就是黄教授每隔几年就更新和扩展那本经方手册的原因。
这种手册的更新对方证派来说应是一种永不停止的目的行为。
而且最好是有组织的非个人行为。
一代人走了下一代接着来。

  病机辨证派先辨病机治法再择优选方,是从辨析应对策略-〉到明确具体方药这样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而方证辨证派则直接根据症候群套用具体方药,省略了对治法治则的掌握,确实简单高效了。
  但方证数量有限而疾病千变万化,证候群组常变而经方用药相对固定,对疾病的广谱适应和拓展运用都受到了限制,更大的不足之处是:“见招拆招治刻证,而没有对疾病的发病根源、病程阶段、发展预后、波及影响的总体把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地板
发表于 2020-3-20 13: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容以学 发表于 2020-3-20 13:12
以不变应万变是方证辨证最早的口号之一。

你说的问题人家还想不到?论坛上此派之人多见智慧之人。人家高 ...

  方证是由一些“特定症候群”的组合,是典型特例。
  而中医临床除了“典型特例”,还会遇到很多“不典型的证候群组”,如果都用一些“特定预案”来“通治”,那辨证的准确度会高吗?比病机辨证)细化选方更好吗?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吗?是更高水平的辨证方法吗?

  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
  黄师自己都说他是搞中医普及教学的,初级培训班学的东西是最尖端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5#
发表于 2020-3-21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心宁2019 发表于 2020-3-21 20:19
凡证皆具特异性,否则便无所谓辨。

但这个特异性往往是教科书所不载的,比如汗,恐怕没有哪儿本书会告诉 ...

  辨伤寒病之汗,需要用伤寒之理来辨,而伤寒之理来自于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和对伤寒病规律的总结。

  太阳病汗出:太阳主表,六经之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常见恶风,发热,头痛,有汗或无汗诸症。有汗与否是区别“中风”与“伤寒”的主要依据。有汗为中风,无汗为伤寒。太阳总括六经,其证有虚有实,繁冗复杂,不拘一格。

  阳明汗出:阳明燥金,多气多血之经,寒邪入里化热,热至阳明是有燎原之势,若不急扑其邪火,恐有亡阴之患。无形之热客于阳明之经,出现大热、大渴、脉洪大、大烦之症,是阳明气分之热,尚未入腑。又有外邪已入阳明之腑,燥矢与邪热互结,则见手足濈然汗出,潮热,腹满,大便硬,脉迟等,是阳明之腑证。但无论阳明经证或是腑证,皆是里热炽盛,热从内发,迫液外出,故见大汗出。然汗为心液,津血汗同源而名异,汗多伤阴,不得任邪热摆布,汗不可直接止之,汗之源在于邪热,故经证之热则以白虎清热生津,腑证之热则以承气急下存阴,热去汗自消。

  少阴病汗出:少阴与太阳相表里,其病属里属虚,少阴为太阳之底面,水火之宅,或从太阳寒水而寒化,或从少阴君火而热化,少阴不应有汗。寒化是阳虚,阳虚则寒,法当无汗,然阳虚已极,阴盛格阳于外,阳气扰动阴津,从玄府而出,是亡阳之汗,当汗出身冷,方取四逆汤辈招纳虚阳。少阴热化者,是阴虚之候,阴虚则热,虚热可致汗出,也就是后世所谓的盗汗,虽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未有指陈,然《金匮要略》中已做筹划,兹不复赘。

  厥阴病汗出:厥阴阴尽阳生,六经传变的最后一经。病至厥阴,邪正交争,阴阳交错,或从阳出而渐愈,或从阴而亡阳,症情复杂。一般多无汗,若见大汗出,热不去者,是虚阳浮越于外的假热现象; 更见内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恶寒者,是寒盛于里,阳虚不能充达于四末的真寒假热重症。

  少阳为枢,半表半里,外邪侵犯,多阻滞气机,或从太阳而出,或随阳明而入,太阳阳明皆有汗,独少阳无汗,少阳亦不可发汗,只可和解。太阴湿土,为阴中之至阴,阳气收藏,六经中最寒,无阳作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6#
发表于 2020-3-22 1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xwx. 发表于 2020-3-22 09:36
脉学不过关,你就是背再多的方子也是没有意义的。

方证相应离题万里,南辕北辙。

  古代很多经典名方的方证条文中都是没有脉象记载的,比如傅青主女科,这可能是创方者是为了便于后人学习使用而有意舍去的,这样,识字的人就能用,古代读书人大多粗通医药,但会摸脉的不多。
  我也是个爱好者,不会摸脉,但个人觉得脉象是判断患者证候虚实、寒热、表里很可靠的依据,尤其是“虚实”,脉有力者必为实证,如果重按搏指,哪怕外在体征和症状一派虚象,也很可能属于“大实生羸状”。
  脉象与症状相比对可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如果脉证不符,要么是即将发病或者病将加重时,脉已变而症状尚未显现,要么是疾病终末期预后不佳。
  
  《伤寒论》关于脉诊的原文共有146条,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强,每篇的标题也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名,说明其诊疗过程是以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
  古本《伤寒论》中还有“辨脉法”(34条)和“平脉法”(42条)两篇脉法专论。
  可见仲景对脉诊十分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2
7#
发表于 2020-3-28 2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方证对应派具体如何定方?

容以学 发表于 2020-3-21 22:31
刘渡舟,一个理法辩证派的大师,为什么老年时忽然推崇方证相应?以他的才智经验理法辩证不应该是炉火纯青了 ...

  刘渡舟先生老年时推崇方证相应?
  这是您研究刘老学术思想得出的结论,还是转述网上流传的说法?

  从方证相对到辨证知机:刘渡舟谈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 ... 7&fromuid=47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0 20:46 , Processed in 0.0722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