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26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证] 冯世纶等:胡希恕先生辩方证方法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楼主
发表于 2022-1-4 1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六经辨证”治好“寄生虫病”这样的案例拿出来否定“辨病”的重要性,容易误导不熟悉医学的普通人,极不合适。

  疟疾、结核、梅毒、绦虫(脑囊虫)这类有明确病因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是西医药直接对抗杀菌手术取虫有特效而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差强人意的病种。

  现代疾病类型多样、谱系繁杂,要取得良好的诊治效果,既需要整体辨证,也离不开精确辨病。
  说句不客气的话,胡老笼统而高效的八纲六经方证想要通吃,还差得很远!

  下面的论述和案例摘自《赵洪钧医学真传》,供参考:

临床决策依次大致有以下8种类型:
1.病因诊断主导型:准确的病因诊断且有特效疗法。
2.病位诊断主导型:准确的病位诊断因而治疗的针对性很强。
3.病理诊断主导型:准确的病理诊断决定相应疗法。
4.器官功能状态和全身反应状态诊断主导型:确认西医的“证”,因而使用相应的疗法。
5.中西医辨证结合主导型:确认西医证的同时再辨属于中医何证,并中西结合地治疗。
6.辨证与辨病结合型:中西医结合诊断确定相应疗法。
7.辨证施治主导型:中医辨证确定以中医药为主的疗法。
8.紧急对症或对证治疗型:一般是急则治标。
当然,也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并存的。以下依次列举案说法。

============

[病因诊断主导型]案例:
  能够确切地诊断病因,而且能够迅速去除病因,显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以下略举数案。

  案1:老支书年轻时的病
  本村的老支书今年(2010年)81岁。他没有文化,却是一个很认真、勤劳、很有见地的人,更是种地的好手。然而,他不很相信中医。问他为什么,他说:当年没有人比我更相信中医了。年轻时我患病连续服中药3年治不好,改用西药15天就彻底治愈。你说我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原来,他从十三四岁就是种地的好手,此后一年到头在地里忙。不料,十八九岁时他得了“黑热病”。注意!说他所患是黑热病,不是就诊之初就知道是此病。相反,他就医的前3年,不知道是什么病。中医是先后按伤寒、痞证、血证、臌证或痨瘵治的。
  这里先点出后来的西医诊断是方便大家找书籍参考。此病还可以在《传染病学》《实用内科学》等教科书中查到——网上搜索更容易,但在华北被基本消灭有半个多世纪了。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朋友,最好读一遍有关教科书叙述的该病。我这里只讲几句要点:这是一种寄生虫传染病,病原体为利库曼原虫,传染媒介是一种白蛉,农民最容易被感染。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都曾经流行。主要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肿大、顽固的鼻衄等,还可以发生其他出血、贫血、肝肿大、门脉高压腹水等。当然,患者必然长期食少、消瘦、乏力等。
  老支书患此病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他治病3年多——从新中国成立前治到新中国成立后。1948年他首次就医,找的是当时威县最有名的中医王某,而且此后没有找过其他中西医。注意!这位老支书还是很客观的。
  他说:服中药也有效。我第一次进城(指从白伏村到威县城内县医院)看病,走八里路(注意!那时很少见自行车,不很严重的病人大多步行就诊)要歇三气儿。这样3天一趟(每次3付药),到第5趟就一气儿走到县医院了。可惜,就这样我几乎一天不间断地服药3年,病还是不见大好。吃不下去,肚子难受,很瘦,有时发烧,左肋下有一大块(即脾肿大),特别是常常鼻子出血不止,眼看没有希望了。
  结果到了1951年,还是那位名中医王某给他介绍了两种西药——用一种即可。这两种西药是:斯锑康(即葡萄糖酸锑钠,至今还是见于《中国药典》的一线药物)和紫锑新(发音如此,锑字应该是对的,没有找到确切药名)。这两种锑制剂的商品名,是老支书亲口告诉我的,可见他对自己的病和治疗经过刻骨铭心——60年之前的外国西药名,他记忆犹新。那时这两种药需去上海买——德国进口的。他通过亲友从上海邮购了20支注射剂。一个疗程共20天,注射15天之后,一切症状消失。此后再无反复。
  按: 这位老支书长我15岁,我却依稀记得他那时的病象,因为我不到6岁就开始上小学,而本村的小学几乎和他家对门。我记得他那时很黑、很瘦,但肚子比较大,也记得村民说他经常鼻衄不止,快不行了。不久,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好了。所以,他治病的具体经过是后来多次有意或无意地和他闲聊中知道的。
  锑剂治黑热病的神效,不是他的夸张:99%的病人用斯锑康会在2周左右症状消失,2年复发率低于10%。为什么?因为这种锑制剂是利库曼原虫的专业杀手——特效病因疗法。中医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病因,于是多数情况下,服中药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症状。
  又,我从医之后常听人议论当年那位姓王的威县名中医。可惜,他解放初死于肺结核。认识他的老同行都说他好学——常常正在吐血却手不释卷。他自然千方百计自己治自己的肺结核,但终于没有等到异烟肼、链霉素等来到中国。发现老支书所患是黑热病,显然是他不断努力学习西医的结果。一个病治了3年,终于择善而从,足见他勇于接受新知识,因而是明智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沙发
发表于 2022-1-5 1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汤一笑 发表于 2022-1-4 12:38
我真不理解你是怎么读书的,

人家那个病例只不过是想说明方证的重要性,胡氏辩证法好使,人家什么时候否 ...

  文中不是有这样一段吗:
  3日后电话随访得知,其病汗出后已愈,患者甚为感谢。初诊之时,说实话,笔者对丝虫病知之甚少,无病可辨,但抓住中医辨方证这把金钥匙,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应手而愈,充分说明了辨方证这把金钥匙的临床重要性,所以中医临床需要辨方证。

  个人理解其意思是说:
  在无病可辨的情况下,只要抓住中医辨方证这把金钥匙就能治好寄生虫病,而且是“应手而愈”,所以“辨方证这把金钥匙的临床重要性”是首位的,而辨病是可有可无的,没辨病不也“应手而愈”了嘛。
  
====
这是您在另一篇帖子中说的一段话: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 ... 0&fromuid=47147
  八纲辨证是辨识病性,不是病机,这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差别。
  病机是指  因为A因而导致B果  之类
  基本的名词概念要先弄清,否则会导致思维混乱  也没法交流
  中日方证派,不是不会辩病机,而是觉得没什么用,靠不住,如果真要解释所谓“病机”,如果可能,他们更倾向于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来解释病理。

  以此展开了说,我觉得汤先生看起来非常推崇古中医学、方证医学,但实质上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西化,走上了一条{废弃中医思维、病机理法,唯用方证经验、方剂中药}的〈废医存药〉之路。
  原因很简单:您认为中医思维/病机理法是靠不住的,只有现代科技/西医研究才能阐明中医药治愈疾病的原理,解释不了的那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循证医学}来证明其客观正确性。而在传统中医学中,只有{方证辨证/经验用药}这一部分是符合现代{循证医学}原则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板凳
发表于 2022-1-6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5 10:30
一种思维要靠得住,标准是全球一致的,并无中西之别,就是有逻辑、可证伪,而又暂时未被证伪。很遗憾,以 ...

  别拿五行说事了,五行只是一个工具,秦汉时期才被中医吸收进来匹配五脏及用来分类事物和属性用的。
  中医核心的思维是“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变易思维(运动观)、中和思维(平衡观)、顺势思维(自然观)、意象思维(取象比类)、直觉思维(以人本的主体观)”等。

  医学是以人为本的,医学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人的健康、幸福、长寿。无论古老的中医还是现代的西医,都认识到“生物、心理、社会”才是医学的完整模式。
  医学不是冷冰冰的科技,也不是硬邦邦的逻辑,就算现代西医学也不会将文化信仰和人文关怀完全剥离,更何况在悠久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孕育出来的中医学。

  中医的文化和哲学属性,及其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养生保健、临床诊疗、医术研究上,起着根本性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为养生规划、治疗策略、研究方向提供富有智慧的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地板
发表于 2022-1-7 1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6 10:43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变易思维(运动观)、中和思维(平衡观)、顺势思维(自然观)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西方的研究你了如指掌,中医人的研究、国内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只有外国人在研究医学哲学、医学文化?

  即使少数西方顶尖学者的学术研究有超越国内的情况,也缺乏应用这些先进思想理论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基础,这个方面也恰是生长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之上并随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的国人的优势所在。
  看得到别人的发展与成就是好事,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丧失了文化自信则是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5#
发表于 2022-1-7 1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22-1-6 16:48
去辩论这些,不如实实在在学习,多掌握一个方证,多救一个患者,才是菩萨心肠 ...

  真正的菩萨心肠不是“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而是“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

  要接近这样的理想,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没有生态医学的思想,及摄养防治的体系,是难以推动的。

  人民日报发文:病人越治越多,国人养生预防意识淡薄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6#
发表于 2022-1-7 15: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6 10:43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变易思维(运动观)、中和思维(平衡观)、顺势思维(自然观) ...
意象和直觉是被人家主动限制的思维。

  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正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质,是西方人{重逻辑}爱问{世界是什么}中国人{重感受}爱问{世界怎么样}的意识根源,是中国文化卓然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到优势。

  有学者研究认为《黄帝内经》是基于[五行学说}构建起来的,我不这样看,我觉得{经络理论/藏象理论/阴阳理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三因制宜}的生态医学思想{象思维}的思维方式,才是内经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价值。
  因为一部书或者一卷书,通常都会把提纲挈领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正如《伤寒论》将“六经之为病,六病欲解时”放在最前面一样。而《黄帝内经·素问》前四篇都没有提到五行,前八篇中只有〈阴阳印象大论〉中提到一次,且并未论述{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理论},仅言五气各自太过所导致的阴阳失衡。

  中医运用象思维方法,结合粗略的解剖知识,建立了藏象理论,对人体脏腑的形态、性质、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探究。
  而经络理论的形成,不完全是外观外证的客观实践经验,也包含内观内证的直觉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7#
发表于 2022-1-8 1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22-1-7 19:24
中医的现状就是治未病的上医越来越多,治已病的下医越来越少。

  现在“以健康(预防康复)为中心”取代“以治疗为中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健康从业人员迅速增加,相对来看,临床治病的中医占比自然就变小了。

  不只是中医,西医也越来越重视一级预防(消除病因)和康复训练了。

  病因预防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张平平:如果人们平衡膳食,适度地运动,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还有9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病例,还有三分之一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个是一个比较惊人的一个发现。(CCTV-13朝闻天下2010-10-07《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2010》系列报道{关注超重和肥胖}):
http://vod.cntv.myhwcdn.cn/flash/mp4video5/TMS/2010/10/07/0242097b78cb4493d4e77ea86f1f6446_h264418000nero_aac32-8.mp4

  康复训练方面:越来越多的西医医院都借助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来让做了心梗这样的大手术的患者更早更好的康复。
  还不能下床的时候就有要练习床上(坐式)八段锦,能下床了就练习立式八段锦,由护士来示范指导:
http://cntv.vod.cdn.myqcloud.com/flash/mp4video62/TMS/2018/08/26/7f4a6b8de8ef4eaba4de9206f8af6bca_h264818000nero_aac32-1.mp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8#
发表于 2022-1-8 1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效如桴鼓”能够快速缓解患者发病时的痛苦,这是为医者应当追求的,也是患者所渴望的,需要努力去做。
  但如果将健康长寿的希望大部分寄托在亡羊补牢的治疗上,就因小失大了。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原北京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教授,在2005年1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时代健康大课堂}上,作了《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的演讲。
  他引用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的《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中的一段话:
  在二十世纪,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了三十岁,您也许认为这是先进的医学科技所带来的,但事实上,美国的医疗服务系统只使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了五年,而正是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服务于民众的预防和公共卫生措施,使当今的美国人多活了二十五年。

  
  如果只钻研仲景的方证相应、随证治之,而不听从仲景{人若能养慎……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教诲,不相信仲景{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的告诫,自我放纵,唯术是崇,必然会玩术自戗,为此付出身心和经济上的惨痛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9#
发表于 2022-1-8 1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8 10:43
原来你对自己支持的东西根本不熟悉啊,藏象、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无不落实到四时五行六气,五行是藏象 ...

  有意思,西医都知道“中医简单高级”的特点(参看原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北京301医院营养学研究员赵霖教授《天佑中华有食疗》及《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讲座),搞中医的却认为简单的就是低级的、落后的。
  中医大道至简,中国传统哲学的典籍都是薄薄的几页或者轻轻的几卷,不像西方哲学著作那样洋洋洒洒几十上百万字。
  不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判断标准,而以理论的复杂,逻辑的精确,认识的精细作用标准,好像中医先贤都喜欢玩数字游戏,把一个毫无用处的理论奉若珍宝,代代相传。
  追着国外的圆月跑,看不起传统文化的精髓,否定中医千年的实践校验,才是极端自卑的心理在作祟。

  这是百度百科对“藏象理论”的概述: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行是藏象的基础”还是“生理结构功能及其外在表现”是“藏象理论”的基础?
  《内经》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用五行生克制化模型来对五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捷的描述而已,不用五行学说,以经络联系来解析五脏之间关系更有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只不过中医“天人合一、藏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的一个“元素、工具”而已,剥离五行生克制化学说,不会动摇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和核心理论构架。
  邓铁涛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将五行生克制化的抽象说理,落实到五脏之间结构功能的实际联系上”,以“五脏相关学说”替代“五行学说”的观点,并一直运用五脏相关的理论解决临床难题,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研究的成果证实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详细内容可查阅相关文献。
  五行学说起源于古代哲学,历史上唯心论者运用得较多。随着历史的推移,学术界对中医五行学说的内涵了解甚少,在把古代的五行学说视为循环论、机械论的同时,亦把中医的五行学加以批判否定,60年代初就有人主张把五行学说从中医学教材中废弃。
  应当怎样的看待中医的五行学说?邓铁涛自60年代初起,研读先秦诸子百家之说及历代医家对五行学说的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临证教学实践经验,先后发表了“中医理论的核心”、“中医五行学说的辨证因素”、“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等论著,体现了他既继承中医五行学说的精华,同时又主张将其具体落实于五脏,以“五脏相关说”称之,更好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服务的指导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10#
发表于 2022-1-8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8 10:43
原来你对自己支持的东西根本不熟悉啊,藏象、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无不落实到四时五行六气,五行是藏象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要熬夜,不要阴阳颠倒,这不是天人合一吗?跟五行有什么关系?
  心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这不是藏象吗,如何落实到五行的呢?
  体弱者要注意休养,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广州湿热可以适量煲汤进补、再喝点清利湿热的凉茶,这些也是以五行为基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26
11#
发表于 2022-1-8 14: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8 13:42
既然你百度了,也该把百度来的内容看完吧。。唉

不要偷换概念,没有人否定古人的养生经验和饮食上的讲究 ...

  我没深入研究过不要紧,在你看来,那些专家也是没有深入研究过,或者说没你研究得透彻。
中医的命数已经定了,不能自新,不亡何待。

  好大的口气,像是前知五千年,后知五百年,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31 22:13 , Processed in 0.0866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