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2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科] 乌梅丸+乌头汤医案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0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3: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梅丸原方中除开乌梅300枚外,黄连十六两用量独大,如果姜辛桂附用10克,黄连黄柏只用6克,已失原方主治肝热(兼脾肾虚寒)证的本义,不适用于尹周安老师所说的八分热、两分寒的证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0
沙发
发表于 2020-6-3 1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梅丸这个经方,很少看到有按原方比例使用的案例,不知道是现在医患都太怕虚寒了,还是《伤寒论》中的这种证候已经极为罕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0
板凳
发表于 2020-6-23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乌梅丸+乌头汤医案

dangouseboy 发表于 2020-6-23 13:36
如果乌梅丸治肝热,那么白头翁汤情何以堪。
不过肝热肝寒也就是大家想像的内部机理,也缺乏实证。
从用药 ...

  要分析方药,先得熟知药性,黄连归经:心肝胃大肠;黄芩归经:肺胆胃大肠。
  完整的说:[乌梅丸]主“肝热肾寒证(肝热为主)”;[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胆热脾寒证”。
  而连梅饮是由《温病条辨·下焦篇》的[连梅汤]重用乌梅,加党参、炮姜化裁而成的:乌梅,黄连,炮姜、生地、党参、阿胶、麦冬。从用药上看,此方主“肝肾阴虚火旺证”,与[黄连阿胶汤]类同。
  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0
地板
发表于 2020-6-23 19: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乌梅丸+乌头汤医案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6-23 23:08 编辑
dangouseboy 发表于 2020-6-23 16:09
贴图引用真的没意思,你可以试试百度搜索肝寒、乌梅丸,然后李士懋就出来了,各种医生的论断也会有,这样 ...

  对不对你自己有判断力嘛,恐怕你觉得没意思的不光是“贴图引用”吧,以前我引用文字你不是同样不高兴。

  我就是这种博采众长、阅案见习的学习方法,不喜欢闭门造车、主观臆想、空头论道。
  引用这些图文,并不是单方面的用以支持我的观点,也表明我支持这些图文中的观点

  仲景怎么用黄连和黄芩这两味清热药的,不妨梳理一下,其药效自明:
  一、清少阳(胆)热:黄芩:{诸柴胡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二、清阳明(胃、大肠)热:黄连、黄芩:[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
  三、清厥阴(肝)热:黄连:[乌梅丸]、[白头翁汤]
  四、清太阴(肺)热:黄芩:[泽漆汤]、[大黄蟅虫丸]
  五、清少阴(心)火:黄连:[黄连阿胶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030
5#
发表于 2020-7-1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乌梅丸+乌头汤医案

dangouseboy 发表于 2020-7-1 09:14
乌梅丸通常说的是上热下寒,黄连针对的是上热,肝你倒是可以去引用一圈,看看是上焦还是下焦,按你的说法 ...

  [乌梅丸]证是“寒热错杂”,所谓的“上热下寒”是不准确的,是就“火性炎上、上热常见”的一般规律而言的。

  讨论肝肾主封藏精血的时候才说它们同属下焦,但肝不仅仅主藏血还主气机的升发疏泄,肝气郁结的症状表现常为胸胁苦满,肝阳上亢的症状表现常为头晕目眩,均在上焦。

  听福奇说美国人反科学、反权威、反疫苗的人可能要占三分一,新冠疫苗研制出来了也难以控制疫情,他的担心还真的不无道理。

  以自己的用药反应与书中记载有差异,就说书上说的药性不全面不准确,自己对自己说可以,分享出来也很好,但向别人宣传这样的结论就不太合适,因为书上对药性的记载来自历代医家对大多数人用药反应的归纳总结,个人的体会不足以推翻群体的实践认识。

  至于五行生克母子补泻这一套理论我基本不用的,还是从“肝-肺”、“胆-心”的经络联系和“肝胆相表里”的“藏象学说”上解释更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8 00:23 , Processed in 0.0739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