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881|回复: 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科] 女儿反复发烧经方总结录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2233

积分

4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6: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愚按
有熱, 不嘔吐 而始終不想吃飯 亦爲柴胡湯證(默默不欲食)
若能食 而長期發熱 無汗 卽 可考 桂麻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2233

积分

4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沙发
发表于 2017-6-22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皆 小柴胡湯證 有五臟衰弱證.

本帖最后由 idim77 于 2017-6-22 18:42 编辑

皆 小柴胡湯證 有五臟衰弱證.
則 小柴胡湯證 皆兼三陰病(五臟病).

三陽(六腑) 與 三陰(五臟) 原不可分離者也 而同時發病也.
但 以病之主客 論之 故 陽病重則 但語陽病耳
陽明大承氣湯證 則 耗損氣血(津液) 以 同時 三陰受傷也.
巨多 小柴胡湯證 原發於三陰病(五臟病).
五臟氣血衰 故不能飮食 或黙黙不欲食也.
然 三陰病 則 氣血外出之症狀(發熱 汗出 惡風 等證)
小柴胡湯證 則 必有氣血外出之症狀(往來寒熱, 頭汗出 等證)

★★★
599. 傷寒三日 三陽爲盡 三陰當受邪
其人反能食而不嘔者 此爲三陰不受邪. [300]傷寒



多數 醫家 思之. 嘔逆 不能食 爲少陽病之目證. 此非也.
五臟機能衰(三陰病) 則 嘔 不能食也.
<傷寒論> 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 都是 嘔逆 嘔吐 下利 飢而不能食 等等也.
予 前述 生薑 乾薑證 則 近於肺冷證, 上焦不利證. 略曰 治肺冷
故 太陰病理中湯用乾薑, 少陰病四逆湯 用乾薑, 厥陰病乾薑人參黃芩黃連湯 用乾薑也.
若三陰不受邪 則能食 而不嘔也.

我們 都知 人體臟機能衰弱則 飮食無味. 脾弱則飮食無味. 此屬五臟病也.
然則 見小兒黙黙不欲食 則 先可知此兒五臟衰弱.
但 此兒有發熱 故 此證 非但五臟病 而又有氣血外出證. 如此證 可以小柴胡湯治之也.


400. 血弱氣虛(三陰病) 腠理開 邪氣因入 與正氣相搏 結於脇下 正邪紛爭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黙黙不欲飮食. 腑相連 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 故使嘔也. 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 渴者 屬陽明也 以法治之. (方見上) [101]傷寒

★★★
456. 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鞕 脈細者 此爲陽微結 必有表復有裏也 脈沈者 亦在裏也 汗出爲陽微. 假令純陰結 不得復有外證 悉入在裏 此爲半在裏半在外也 脈雖沈細 不得爲少陰病 所以然者 陰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小柴胡湯見前) [157]傷寒
- 此曰 諸症脈(脈沈細 惡寒 不能食) 指少陰病(裏病). , 氣血外出 以頭汗出. 故用小柴胡湯 以治表與裏(表裏兼治).       半在表(有表證), 半在裏(有裏證)
小柴胡湯中 人參 生薑 半夏 黃芩 皆 太陰與厥陰之藥也


456. 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鞕 脈細者 此爲陽微結 必有表復有裏也 脈沈者 亦在裏也 汗出爲陽微. 假令純陰結 不得復有外證 悉入在裏 此爲半在裏半在外也 脈雖沈細 不得爲少陰病 所以然者 陰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小柴胡湯見前) [157]傷寒
- 日數 已過五六日也. 已波及三陰之期也.

399. 傷寒五六日 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脇苦滿 黙黙不欲飮食 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脇下痞鞕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咳者 小柴胡湯主之. [100]傷寒
406. 太陽病 過經十餘日 反二三下之 後四五日 柴胡證仍在者 先與小柴胡湯. 嘔不止 心下急 鬱鬱微煩者 爲未解也 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107]傷寒
407. 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脇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 下之以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潮熱者實也 宜先服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08]傷寒
452. 婦人中風 七八日 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者 此爲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小柴胡湯主之. [153]傷寒
337. 太陽病 十日已去 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 脇痛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方見上) [038]傷寒

小柴胡湯證 則 皆先病五臟 而氣血外出之證也.

予又曰. 皆病 發於內也. 外感表證 亦發於內也. 但 有裏症, 無裏證之差也.
無裏症則 主解表 而不顧裏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2233

积分

4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板凳
发表于 2017-6-22 2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女儿反复发烧经方总结录

本帖最后由 idim77 于 2017-6-23 00:22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9 10:17 , Processed in 0.06645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