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64|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日本汉医“浅田.宗伯”

[复制链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2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的学科,说国外的,无可厚非。但是中医,真正的中医只在国内,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名医古籍,不去读,为什么要读这些下三滥的中医书籍?

点评

不知这位老师,如何会有如此观点?!这几年也看到过几本日文中医书籍,自从2015年发现网站上的“方涵口诀”一文,当时就觉得日本人对于中国的...  发表于 2018-6-23 08:01
日本人对于中国的古典医药学,是非常赞赏的,并且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体会,是我们必须要借鉴的。正因为国人缺少这种精神,  发表于 2018-6-23 08:00
国人缺少这种传承理念,所以致使我国目前的中医药发展,面临很大的困境。中国人的医学,难道要在这一代人的手里消失么?要让外邦人去传承.吗..  发表于 2018-6-23 0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沙发
发表于 2018-6-23 23: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日本汉医“浅田.宗伯”

songtao 发表于 2018-6-22 20:32
其他的学科,说国外的,无可厚非。但是中医,真正的中医只在国内,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名医古籍,不去读,为什 ...

我是真实的回答,没有带任何情绪。
对于中医而言,日本韩国稍微对于中医精髓有所了解,其不过是文化熏陶吧了,故而中医对于国内有浩如烟海著作,名家的书籍足以让你精读。
  中医对于国外,也就是日本韩国,不过是日本的丹波元简稍微在《伤寒论》有点影响力(可以读一读看一看而已),韩国的不过是《东医宝鉴》有点影响力,即便如此,这两类在中医历史上不过是三流书籍(一流是四大经典,二流的是各个名家大家,三流的医术还可但是达不到名家大家的地步)故而这两类书在我们国内的话,可以找出同类医家很多很多,
   其实本人也想过这个问题,对外外邦而言,能够懂汉语就很了不起了,但是中国人而言,即使语言上没有障碍,学成名医都是难上加难,何况是外国呢。日本中医药做的好,不过是产业做的比较规范,仍然是中医西医化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建立在西医之上,与其说中医做的好,不如说这日本韩国西医做的比中国好但是真正的中医辩证施治精髓,日本韩国一直没有学过去,故而一千多年,日本韩国有什么在中医上有分量的中医著作?即使日本能够保存康平本又如何?!只是物质的保存,精髓上没有任何建树。与国内中医上百花齐放,简直是不值一提。文化上的,尤其属于文化哲学的中医,不是那么好学的。
     
   个人真心对你说,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否则10年之后,你还是如此。明清名医大全,那么多名家,哪一个比这个浅田差?!拿名家与其比,真的有侮辱名家,抬举此人!
   上面文章典型中医西医化文章了,学中医最忌讳不是这篇文章有不有用,而是在学习中医上是不是南辕北辙,其实中医西医化的理论上,中国做的一点都不比日本韩国差,只是产业做的没有他们规范严谨而已,即便如此,也不过是在青蒿素于疟疾,砒霜于白血病,给西医一个重要的选药吧了。即便如此也是因为中国中医有着浩如烟海中医古籍留存,毕竟治病的医书,古代富裕人家都有所保存的。
    实话实说,没有任何成见的,若是你不赞同,直接无视。

点评

老师好。首先感谢老师花费了宝贵的时间,精简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鄙人非专业医者,只是对于中医由特殊的爱好。也着实没仔细认真学习过  发表于 2018-6-24 08:33
没仔细认真学习过那些古典医籍,所以也确实没有感受到老师那些体会。出于一时失控,有言语不妥之处,请老师多多海涵!  发表于 2018-6-24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板凳
发表于 2018-6-24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日本汉医“浅田.宗伯”

方涵译文 发表于 2018-6-24 08:44
songtao老师好。首先感谢老师花费了宝贵的时间,精简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鄙人非专业医者,只是对于中 ...

你这种中医中药危机意识,本质上也是很令人赞许!
    《方涵口诀》这类书籍,国内也是一大把,诸如《伤寒口诀》,中药儿歌之类,国内很多很多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不是对初学者而学的,而是用于刚刚开始学,也就是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中医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接触这些,因为口诀的东西,是不可能包含太多辩证的东西,学习任何学科,刚开始都是纯记忆的,故而口诀就是如此,但是一旦学了一段时间,还在口诀上,就没有意义了。
   中医是一个入门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学,学成极难的学科。难就难在辩证施治上。你觉得《方涵口诀》一书,对于药方的应用分析,还是具有借鉴参考价值的。我告诉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就论桂枝汤,上对风寒感冒,下对癌症重症,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又能怎样呢,你依然不懂具体到何种情况才可以确定用此方,你依然不懂用错了此方该如何修正,故而中医的价值是该方剂是如何组方,作者是如何通过病症来选取中药,继而定分量,依照病情内在关系来君臣佐使的组合成方,只有这样在实际中才会因病下药,对症改方。只有这样,用对了方剂,你信心百倍,用错了,你可以用理论反推,加以改正,医术会更加精进。
   本论坛的中医教授专家很多,对于药方的应用分析,研究的很多很多,其类人不可谓不勤奋,但是那样又如何呢?一旦南辕北辙 ,再勤奋也是枉然。本论坛,讨论方剂也不过桂枝汤,柴胡汤,麻黄汤寥寥无几而已,讨论单味药也不过是桂枝而已,要知道学中医首先学的中药不过是桂枝麻黄柴胡之类。  在此上花费时间,还不如打点王者荣耀有意义  。

点评

无论如何,还是要说一声:感谢老师……  发表于 2018-6-24 1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1 05:24 , Processed in 0.06426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