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56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推荐一本书《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复制链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读的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沙发
发表于 2017-11-11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11 09:11
你读的现代人的中医书太多了,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现代无大师,他们的书最好不要读。

讲的真好,总算是来了清醒的人。
中医从春秋战国基本上已经成了体系,基本上完备了,后代其实基本上一直锦上添花。倘若方证学说正确的话,2000年的时间里早就写出来,也无关现代人什么事了。要知道治病是刚需,无论现代古代,都是要面对,尤其是古代交通不便,倘若有完备的方证对应,早就写出了,还要医生干什么。如果方证有用,早就编程软件了,还要人辩证干什么。
   伤寒和温病的统一等等,不是这个过程有多难,而是压根儿就行不通。
   一个五苓散都解释不通的人,或是解释的面目全非的人,谈什么中医?“要求医者必须熟谙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原文,掌握其中的方与证的相关的规律,方证效应的规律以及辨识方证的思路。例如五苓散证”
    我就想说了:水气篇那么方子,那么多水肿的怎么不都改成五苓散。用于腹泻的二阳合病的葛根汤,呕吐的半夏,眩晕小半夏茯苓,心下痞泻心汤,都可以改成五苓散,难道这些证随意的组合都可以用五苓散。
    前一阵子,几乎小柴胡可以包打天下,现在五苓散几乎是万病之方了!
看现代版的书籍,你们会发现很容易读,但是你看一万本,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症状反复的啰嗦来啰嗦去,你们闭上眼睛,你会发现他们什么都没讲。你同样看不懂古代的书籍,就是说你看这些书籍对你中医没有实质的提升。相反,你若是直接从伤寒十书,明清名医著作开始(不拘对象,其实那个名家都可以),尽管前期很难很难,但是你会越看越有神韵,中医整体的辩证自然会越清晰,在看这些现代人写的,全是小儿科的胡扯,甚至都可以说比那些养生书籍差不多(诸如治病必求本之类的)
     其实我就不明白到了,讲方证的这类人,难道你们自己就不觉得累么,这条道路上,开始还好,没有涉及到很多症状,等到涉及病情一多,问题一复杂,尤其是那些模棱两可的症状,根本方证用不上不上来,无非是选取几个类似的做个排列组合。用不上的就全部舍弃,这类人的著作基本从没有讨论脉象的细节辩证,病情的标本辩证,也不敢把伤寒论的中相似的症状的不同方剂加以严谨的比较(尤其是这点,最直接的特点)
      现在我是不敢和这些名家书籍对骂了,不过有你qianliang780526打前锋,我就说了这几点。这类名人的书籍有时候真的惹不起,再加上中医就是现在这么现状,也不是你能改变的。如果有人开骂了,你接着上,我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7 2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7-11-17 20:17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16 11:56
  总之在我看来,伤寒的理法通则,正是在这些“久经实践检验”的“方证特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比如论及朱丹溪的泻火补阴,不管对与错,也有其可取之处,不管近代的火神派如何对与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你所谓的那些“方证辨证”不过是曲解了“辩证知机”,所谓的方证辩证,直接的所就是机械教条的辩证,至于所谓的“简捷、高效、精准”这些都是纸面上看似高效,实际极其低效,中医教育五十年来,一直就是这种方证辩证,结果呢。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就是本论坛,算是中医界高手比较多得,讨论的内容不外乎太阳经桂枝类方,泄心类方,阳明经的承气,少阳的柴胡,三阴的四逆汤,在不过就是《金匮要略》建中,温经汤,,而后就是一些杂方,诸如五苓散,所谓的方证辩证不过就是这些方剂倒腾来倒腾去,柴胡方的辩证文章多得我看的都快吐了。论及条文以及整体疾病的病症,不过是在太阳经还可以稍微辩证说点内容,阳明承气可以谈及一点,少阳就不说了,治愈三阴的整体辩证根本说不上来。这就是你说的“简捷、高效、精准,何乐而不为”与其说这些“褒义之词”,不如说取了点《伤寒论》的皮毛,然后简单的阐述几句,就是所谓的中医的“辨证施治”了。伤寒论也就是这些方剂还算简单,我要是在《千金方》随便找个方剂,可以说难道一批人。
     什么叫做好书,简单高效是对治病的病人而言,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这个不要搞错。一本书极易的读懂,肯定不是什么好书,或者说在理论上肯定是浅显无知的。什么是好书,如果讲了五苓散,我要知道其与小半夏茯苓汤区别是什么,与防己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区别是什么,与文蛤散的区别是什么,与枳术汤,的区别是什么,假如我现在有一个病人全身水肿,脉象是24种脉象中的任意一种,不同的脉象对应同样病人,该如何分析呢?这样才可以举一反三!我该用哪一个类似方剂而改动呢?这样的书籍才是好书,比如朱丹溪有本《病因脉治》同一病不同脉如何辩证,这样才是好书,因为这样会帮助你思考中医辩证知机的过程。
       这个不是“兼包并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7 14:50 , Processed in 0.07836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