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54|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这里真正是开门坐诊,看病治病的医生有多少人啊

  [复制链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14:32:11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罗育儿 于 2018-3-18 10:29 编辑

我通信系统工程师,没有行医执照,没有行医资格,自学经方给六亲治病。原因是我对时方不满意,只信任经方,但现实很骨感,基本上找不到开经方的医生【放眼望去,无论三甲医院,还是二甲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还是普通诊所。经方家犹如大熊猫一样是珍稀物种,要找到一个合格的经方家需要祖坟埋得好。而寒凉派庸工(X病学派,滋阴一派)比比皆是,他们人多势众,在中医的圈子里绝对可以窝里横,但在西医面前,则什么都不是:伪科学/pet,给西医擦皮鞋/擦屁股。如果中医界都用经方,则西医算个屁。但这基本上是白日梦,我还是老老实实自学伤寒金匮造福六亲算了。发个牢骚,医友们见谅!】。

我来这里学习交流经验,更好地给六亲治病服务。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沙发
发表于 2018-3-18 14:08:28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纶 发表于 2018-3-16 19:20
我就是一个开经方的专职大夫。可惜还是经常犯错。效益不佳

最终的名声,最终的效益,仍然只有靠六经辨症和经方这华山一条路才可以走得通。

用时方,即使用到老年,用到头发胡子花白,用到仙风道骨,也只能骗骗只看外表的第一次的普通患者,基本上不会有回头客,基本上只能碰运气。

所以加油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板凳
发表于 2018-3-18 14:47:06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Road 发表于 2018-3-18 14:40
话说那天看到一张 小柴胡原方,作业本写的,心里那个激动哇!

哈哈。时医一般会开这样的“小柴胡汤”:

柴胡10,黄芩15。

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地板
发表于 2018-3-20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里真正是开门坐诊,看病治病的医生有多少人啊

本帖最后由 罗罗育儿 于 2018-3-20 11:32 编辑

有医友在问小柴胡汤应该怎么开,借用刘力红教授思考中医的一段话:

4.少阳持方要义
少阳病的主方是大家熟悉的小柴胡汤。现在我们就来看小柴胡汤的治方要义是不是符合我们上面讨论的这些内容。(1)象数层面
小柴胡汤用药七味,所以,我们先从七来入手。传统的数学语言。七是什么数?七是火数。故河图云: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学中医的对河图、洛书这两个图要记得很清楚,这两个图很关键,传统的数学就包含在这两图之中。现代科学如果没有数学,那就称不上科学。没有数学语言表述,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其实中医也是这样,中医同样需要数学,所以也就离不了上述这两图。《内经》也好,《伤寒》也好,都用到这两个图。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我们且不要说知易,了解一点总是应该的。小柴胡汤用药七味,这说明它用的是火的格局,这就与相火相应了。
接下来我们看具体的用药,小柴胡汤用药七味,第一味就是柴胡。我们看《伤寒论》的方应该注意它药物排列的次第,谁先谁后,这个是很有讲究的,随便不得。排第一位的往往就是君药,第二的往往是臣药,排后面的当然就是佐使药。现在开方往往不管这些,先记哪味就先写哪味。开一个小柴胡汤他可能把人参写第一、生姜写第一,这就乱套了。“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这样来处一个方,不用说人家就知道你的家底。
柴胡位属第一,是当然的君药,黄芩位于第二,是为臣药。我们看君药臣药的用量是多少呢?柴胡用八两,黄芩用三两。一个三、一个八,正好是东方之数,正好是寅卯辰之数。单就一个君臣药的用量,就把整个少阳的性用烘托出来,就把少阳病的欲解时相烘托出来。可见张仲景的东西是非常严谨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开一个小柴胡汤,柴胡不用八两,黄芩不用三两,它还是小柴胡汤吗?它已然不是小柴胡汤了。再用它作为少阳病的主方,那就会出问题。又如桂枝汤,如果把桂枝的用量加上去,由原来的三两变成五两,这个就不再是桂枝汤。它变成了治奔豚的桂枝加桂汤。这一变就由群方之祖,由至尊之位,沦为草民了。所以,中医的用量重不重要呢?确实很重要!当然这个量更重要的是在数的方面。


点评

他大部分就是胡说八道,一知半解。中医药确有取向之意。形而上的东西太多才把中医带入歧途  发表于 2018-4-9 09:55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5#
发表于 2018-3-21 14:26:4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xdtyz 发表于 2018-3-21 13:53
我们聊过天的罗罗,我个人找了个药店坐诊,这可是凭自己的努力吃饭呀,真的好难的,可能我水平低吧,哈哈
...

不管怎样,努力用好经方吧,天天看伤寒金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还是把经方作为爱好比较好,作职业,心态会变化。另外考执照要学X病条辨,打死我也不干,有那时间,不如多背几个伤寒方。不是其它,是怕它惑乱了我六经辨症的思维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6#
发表于 2018-3-21 14: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里真正是开门坐诊,看病治病的医生有多少人啊

xdtyz 发表于 2018-3-21 14:29
六经不是万能的

对我来说,六经就是万能的。

真的,我玩易经命理,所以我相信阴阳六经辨,是唯一正确的道法。

山医命相卜,百度一下,共享:

山、医、相、命、卜统称玄学五术,相传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相、卜,统称为玄学五术。
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

前面的一些内容尽管都是传说,但山、医、相、命、卜同宗同源却是不争的事实,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说理工具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方科学部分,为医(中医)者一定要知此渊源。 本来山、医、相、命、卜是五个亲兄弟,命运休戚相关,可眼下的中医界有些人却将山、相、命、卜看作迷信,横加痛斥,批倒批臭,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正如一棵苹果树有五个分支,当我们玩命地说其他四个支的苹果是酸的时,那么谁会相信你这个支的苹果是甜的呢?其结局是整棵苹果树被砍掉,中医也就灭亡了。 当代的中医热一定会有整个国学热作为基础,否则中医就是无土栽培,成不了什么参天大树,同时中医的复兴一定伴随山、相、命、卜的复兴,否则孤木不能成林,奢谈中医的振兴。由于山、医、相、命、卜异流同源,我们可以借鉴山、相、命、卜溯流寻源,找到古中医的脉络和源头,我辈需知此,好好用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7#
发表于 2018-3-23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里真正是开门坐诊,看病治病的医生有多少人啊

山野郎_FmLjL 发表于 2018-3-23 10:03
其实对于中医来说,经方是奠基石,我从药科大学后,自学中医,没有所谓的师带徒,一路过来,算是摸着石头 ...

谢谢!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 ... &extra=page%3D1

139楼,详细回答了你的看法,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2 14:18 , Processed in 0.07584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