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9232|回复: 1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证] 解读李师之桂枝损阳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0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信!我原先持怀疑态度,后来相信了,而且是深信,现在又加以否定。
首先,桂枝不能损少阳之阳,其次桂枝不能治疗无汗之麻黄汤证,就此即可否定“桂枝损阳”之说。桂枝本为解肌————所以我治疗肢体痛症的最佳首选是桂枝。
如果桂枝损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又该如何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沙发
发表于 2014-8-13 0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是指有里热的病症,不可用桂枝,桂枝损阳是的意思是解表或解肌,并不是用来清里热的。朋友您文字上的理解有点偏差!中国文字可以一词多意,所以外国人学中文是最困难 .. (2014-08-12 11:29) 
[s:232]
你的话我理解,桂枝损阳,指的是损太阳病之阳。
本人观点:桂枝非但不损阳,而且助阳。外感太阳病,人体自然反应而发热,仍然不足以抗寒,于是借助桂枝汤以将汗液推至肌表,达到温表祛寒退病,人体的自然发热也就因此而偃旗息鼓,退烧了,所以李老师说“桂枝损阳”。
外感恶寒出汗流涕,一剂桂枝汤见效,应该是助阳在起作用。
《金匮》白虎加桂枝汤,桂枝在此的作用是解肌去痛,并不是损阳。
以经证经很容易烦人的。
我的文言文水平还过得去,能够流利阅读《春秋》,但是阅读《尚书》就不行了。

[s: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板凳
发表于 2014-8-13 2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好!
这个已经是坏病,就其发汗恶寒二证看来,已由太阳转入少阴,岂可再汗?只能补虚温里,大论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救逆是不二之选。况且桂枝汤有“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之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地板
发表于 2014-8-14 0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先生好!
先生说的对。转入少阴恶寒者不可发汗。桂枝汤证“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也是为了避免过汗伤阳,导致病入少阴。即便是表里并病,若里病过虚者,也当先温里。如“ .. (2014-08-13 22:33) 
桂枝汤有双向性的调节作用,一服汗出复表阳,若果再服发汗则伤表阳,李老师强调的只是其中一面。若果再服不发汗,仍然是助阳,非为损阳。复少阴病之阳虚,必须附子非桂枝。
“攻表必至阳气更虚,下利更甚。”————李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大家都陷入了怪圈。
就因为桂枝汤有双向性的调节作用,导致争讼不休![s: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5#
发表于 2014-8-14 14: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你的观点!由于我是半夜码字,表达能力有一些失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6#
发表于 2014-8-14 19: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         再次感谢先生关注并发表意见!学术讨论或争论就要畅所欲言。所谈意见失准不失准都没有关系。只是网上的争论往往捎带不敬语,甚至变为攻击性语言,结 .. (2014-08-14 15:54) 
下午匆匆回帖,表达仍有不尽之处。
我昨晚的原话:   【  “攻表必至阳气更虚,下利更甚。”————李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大家都陷入了怪圈。       就因为桂枝汤有双向性的调节作用,导致争讼不休!】
我说桂枝汤有双向性的调节作用,也是李老师所同意的:“服桂枝汤助阳出汗者必损阳。”,助阳与损阳,分野在于汗出与否。通过讨论,我不再反对桂枝损阳,但是也坚持桂枝助阳————桂枝汤有双向性的调节作用。

题外话:反对一些网友的攻击性言论,恭请回归真诚的学术讨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s: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7#
发表于 2014-8-14 23: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李老师。
以前曾经以崇敬之心,大量阅读古今名医之医案,后来发现这些书籍在再版的时候,其后人在序言中坦言进行了修改,不禁一惊,怎能如此儿戏?从此,重心转至了伤寒、本草。李老师研究伤寒极有心得,是我们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8#
发表于 2014-8-16 0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读医案是学习提高的好方法。但是不读好《伤寒论》,就会缺少鉴别能力,只能盲目的看名家医案。我的学习《伤寒论》的心得,是在坚持读书和坚持使用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积累 .. (2014-08-15 07:40) 
李老师说得好。蜀人陈达夫自言,不谙伤寒,读我的眼科书,犹如嚼蜡。
《神农本草经》“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结气、利关节,这两点太微妙了,我常常应用于痛症,胜过推拿按摩。《伤寒论》也提到,桂枝本为解肌。已经利下,再用桂枝,整个肠道就彻底松弛。不知我的见地是否合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0 06:49 , Processed in 0.08309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