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46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阴近代中医学派的一些资料

[复制链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个有心人啊!朱家伤寒,是很了不起的,有个性,重临床,当今中医界这样的流派已经没有多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沙发
发表于 2007-5-28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少鸿医案》已经由香港今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编者是本人好友陈正平先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板凳
发表于 2007-5-28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本人所写的《朱少鸿医案》序言

    我对朱少鸿先生的仰慕,源于当年的学徒时代。家乡的中医前辈们大多非常推崇少鸿先生,尤其是邢鹂江、夏奕钧两位先生,经常提到少鸿先生的医术与医案。但我没有先生的医案,所以对朱少鸿先生印象很模糊,但翻阅了陈正平医生等编辑整理的《朱少鸿医案》,这种印象便慢慢清晰起来。

      朱少鸿先生不愧为江南名医。从学术思想上看,他对《伤寒》《金匮》很有研究,对后世各家也多有涉猎,据说,当年少鸿先生出诊轿子中常备的书就有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与沈金鳌的《沈氏尊生》。所以,少鸿先生的用药,既有当时清末苏南医生用药的纤巧,还有仲景医学的学术的规范。因为在那个时代,如果不用药引子,不弄点奇特的药物,就不足以吸引人的目光。而如果没有经方的规范,处方就没有法度,做名医就缺乏底气。从用药经验上看,朱少鸿先生关于黄连黄芩山栀等苦寒药的使用,关于桂枝干姜附子吴茱萸等温热药的使用,关于龙骨牡蛎羚羊角等潜阳熄风药的使用,关于枳壳半夏茯苓橘红的使用,关于首乌白芍石斛等柔肝药的使用,均富有特色。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泻心汤、温胆汤等古方的应用也十分娴熟。可以说,朱少鸿先生的医术代表了那个时代苏南中医学的最高水平。

    医案的阅读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尤其是名医的医案,更是经验传授的范本,辨证论治能力训练的教材。我认为,当今青年中医读朱少鸿先生的医案,不仅是看案语中关于病情的分析,还要看其用药。这些药物是从哪些成方化裁而来?是对哪种疾病以及何种体质而设?与教科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有无道理?当然,更应该是将朱少鸿先生的经验应用与当今临床,我想,这才是编辑者的最终意图。

  黄  煌
2007年春节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7 04:24 , Processed in 0.0724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