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1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关于医学争论

    [复制链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22-1-11 10:36 编辑

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临床中医,对于中医理论的态度是这样的:能讲通的地方就用一下,不能讲通的就不管了,要他们完全不讲又不太敢,要处处讲通又没那个能力,或者就要开始胡诌了,开方最后还是落实到药物上,药物的取舍其实并不是由“天人合一”或五行理论决定的,但以它们为幌子,能迎合一些患者,也让医生自己显得比较“有文化”,显得比现代医学“高明”。

他们有一些经得起考验的固定打法,基本上就是:符合某种情况的,就用某一组药,实际上就是方证对应。这个过程是中医个人的“中小样本随机实验”,所用的方法正是科学,但由于是站在中医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立场上的,所以很难由外行来设计并验证这样的实验。

在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人,尤其一般爱好者,对于中医传统理论并不是很认真的当作学术去看待的,哪怕当作哲学去看待也行,但他们是当作宗教信仰、艺术去看的,他们本来就不是在求真,而是在强调自己的审美偏好,甚至民族情结,喜欢传统文化那个氛围、那个把握了“大道至简”的感觉,像叶天士梧桐叶那样的故事是最有感染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0 18:19 , Processed in 0.1458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