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楼主: 汉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

[复制链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必竟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沙发
发表于 2012-1-7 0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文献的特点重视结果超过产生过程。
所以单纯以外部文献资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不过是一些结果的堆积,就像我们说四大发明一样,我们只知道祖先发明了这些,但是至于如何发明这些却无从求证。
如何求证这些结果是如何发生呢?
阴阳认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板凳
发表于 2012-1-7 18: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张仲景完整继承了真正的中医,后来者那有一个完整继承中医呢?不过是因为禀赋、知识、经历、时代不同对内经伤寒各有所演绎指导临床而已。否定阴阳五行始于日本,我们自己也跟风,真是奇了怪了,当真把中医当成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如果中医就是向其他民族的经验医学一样的话,那还学他干嘛。好像最近几十年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老中医经验的整理继承,不过也没见这些经验被发扬光大呀。还是那句话,我们只看到经验了,比经验更宝贵的东西,我们就压根儿没有继承过。所以中医一代不如一代,高明医生是越来越少,大家都想速成,所以方证成为首选。但是方证对付常见问题还好,对于新问题如何解决呢?中医的创造性就是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中国慢慢变得凋零破碎。这种轻因重果的浮夸风该收敛一下了。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孙思邈及其黄教授,之所以将繁杂的中医诊疗过程简化,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入门的方便法门,以此通过临床提高学习中医者的信心。而不是说让大家都照葫芦画瓢,给你个方证你就会一个,不给就不会了。这种态度就和现代中国的山寨文化同出于一吗?不懂的古典中医术语可以存疑,但是千万不要随便找点文献就去否定他,说实话孙思邈千金两方都不能完整继承中医,他都不敢轻易否定很多东西,真不知道我们现代人连古文化的皮毛都没学会,就开始否定这否定那了。那么最后别说发展中医,估计中医继承都会是很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地板
发表于 2012-1-9 16: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其实很简单的问题,五行难道在南半球就不可用了吗?
在中医中是天球坐标与地平坐标共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5#
发表于 2012-1-9 16: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两句话讲不清楚其中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6#
发表于 2012-1-10 1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是为了演绎说理而产生
阴阳五行之前还有东西哦
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再会演绎也没用
阴阳五行有类似于现代的数学功能
只不过是中国式的演绎运算工具,但不是逻辑运算
中国式的观测的工具与尺度呢?
汉代张衡发明的那些玩意儿哪儿去了
宋代苏颂发明的那些玩意儿又哪去了
我们不过还能看到《开元占经》与《新仪象法要》,但是有谁能够真正读懂,并且复制出这些工具呢?
至于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等等我们又能真正懂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7#
发表于 2012-1-10 10: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代数学的数是虚设的逻辑运算工具而已
那么古代数学的阴阳五行也是虚设的工具而已
只不过前者是逻辑数理运算
而后者是非逻辑象数运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8#
发表于 2012-1-10 1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里该兼容各种观点
有容乃大
无所谓是不是职业医生或者只是爱好者
大家各抒己见
个人择己所需而用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9#
发表于 2012-1-10 1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学习中医、走进论坛的因缘道路都不同,选择的入手点也不同,即便一孔之见也有其可贵之处啊。千万不要因为争论互相伤害 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0#
发表于 2013-1-7 1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人
甚至不值得去辩驳
看似否定的是中医五行
事实上是否定中国式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
那么建立在此之上的文化又如何解读
如果不能解读,那么还空谈什么文化继承与发展呢?
可以这样说如果西方否定了古希腊哲学思想,那么还会有近现代的西方文化吗?
还是那句话,该反的文化垃圾依然存在,该保留的文化精华依然丢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1#
发表于 2013-1-7 19: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有董仲舒春秋繁露窃自然哲学观而为社会哲学观
近有严复翻译天演论误自然科学观而为社会科学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2#
发表于 2013-1-7 2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有一部新书山西梁致堂的《易经数理秘笈》或许能够解释一部分秘密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就是中国没有西方的哲学科学但是却达到同样的目地
如果没有中国文化没有很好的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那么很难想象古代精密的历法是如何造出的呢?
只可惜我们从二十四史中只能见到数据
愚民政策贯穿整个的历史
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从秦以后都基本控制在各个朝代的皇权掌控者手中
所以我们只能见到结果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因为能够见其全貌的人很少,所以历经几多朝代更迭的战乱,到了元明之后真正的中国造历术真的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3#
发表于 2013-1-7 2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伤寒杂病论是医案那绝对是天大的笑话
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现存中医历史上最后一次运用中国式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进行的中医文化创造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为了适应伤寒流行的需要
换句话说疾病流行是会变的
但是如何跟上这个变呢
那么就必须懂得如何变
中国式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是关键
从伤寒杂病论之后,中国式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好像突然丢失导致整个中医失去应变能力
甚至于难以真正理解中医本身
所以药王孙思邈最先搞出方证对应
以至于当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时候
这个连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中医成了打击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4#
发表于 2013-1-7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读读李致重的书
或许很多问题就会释然
另外虽然商务印书社知觉现象学虽然翻译的有点诘曲聱牙,但是读一读还是有好处的
另外佛学唯识法相也是应该读的
不要认为自己能看病就是救中医
古代不乏临床高手
但是中医还是渐渐走向衰亡
很多人一说就是临床比高下
这是自掘坟墓
临床救不了中医
没有文化自觉
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中医
你就别指望中医能够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5#
发表于 2013-1-7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说把如果说西方数学是纯数理
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其现实应用价值
中国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国式哲学工具与科学方法及其文化产生那是一体
话句话说再高深的数理都被包含在最现实的运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6#
发表于 2013-1-7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文化可以互相印证
却不可替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7#
发表于 2013-1-7 2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尽可能不要读近代所谓文化名家大师的书
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的心理都有点问题
既不能继承自己的文化主体
也不能准确翻译西方文化主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18#
发表于 2013-1-7 2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我们是中医有点不对
说我们是中国人也有点不对
因为我们不是合格的中医
我们也不是合格的中国人
没有中国文化的中医不是中医
没有中国式哲学工具的人称不上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6 23:17 , Processed in 0.19465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