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238|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脉案几则

[复制链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张女35岁,病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柴朴汤发烧,喘憋减轻而汗出大增,极度乏力,脉浮而无底力。与桂枝汤加附子红参厚朴杏仁2剂。汗止力增,脉有底力,与柴朴汤原方咳喘减未再汗出。
请问:此人形貌如何?舌象有异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沙发
发表于 2013-1-3 2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脉浮大而减在两案中出现,请楼主谈谈脉理、临床的方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板凳
发表于 2013-1-3 21: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二为何不用人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地板
发表于 2013-1-3 21: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3搭脉时是否发现手的温度异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5#
发表于 2013-1-3 2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5复诊:臀部仍冷,脉现何像,如何转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6#
发表于 2013-1-3 2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六,黄,女,57失眠,心烦易怒,常想和人打架,左寸滑数,右寸关弦紧,与柴牡汤合桃核承气汤,7剂后眠转好,心情平静。 (2013-01-03 21:38) 
王兄把右寸关弦紧看做柴牡汤证的脉证,从脉诊上怎样与外有寒感者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7#
发表于 2013-1-3 22: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一般左脉大于右脉多外感,右脉大于左脉多内伤。 (2013-01-03 22:13) 
李杲在《内外伤辨。辨脉》一书中论到:“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8#
发表于 2013-1-3 22: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荣脉学笔记16:人迎气口脉诊法小结http://xiaorongli1.blog.sohu.com/71581183.html
人迎气口脉诊法小结

一、人迎气口脉诊法在古脉法和后世脉法中的运用是有同有异的。相通之处是脉理相似、都为对比脉诊法、均用以区别病变发生之内外即主病意义以人迎主外感气口主内伤。

二、古脉法之人迎气口脉诊法以《内经》为准。《内经》以手太阴肺经太渊即寸口为气口脉,以结喉两旁足阳明胃经之脉动为人迎。在《灵枢。禁服篇》:“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四时气篇》:“气口候阴,人迎候阳。”《灵枢。五色篇》:“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三、后世脉法中《脉经》收集的《脉法赞》开始将人迎气口脉诊法中的人迎气口脉位定为左右寸脉。《脉法赞》全篇共108个字,曰:“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后《千金要方。卷28平脉。五脏脉所属第四》继承曰:“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再后来经李杲昌明而得以发扬推广。李杲在《内外伤辨。辨脉》一书中论到:“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李时珍在《濒湖脉学。四言诀》中亦说:“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四、对于后世脉法的人迎气口脉诊左右对比法的应用医史上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如:张景岳曰:“以左手辨外感,右手辨内伤,岂左无内伤内右无外感乎?谬甚!谬甚!”上海何时希先生评曰:“以左手寸口为人迎,右手寸口为气口,关曰关上、两手尺中曰神门,多立名目甚无用也。”

五、清王燕昌《王氏医存》:“凡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等证;右脉弱,左脉强,主易怒、腹痛及误服补火丸散,必生肝热,滑精诸证。右脉盛、左手无脉,主痰结、气虚。左脉盛、右手无脉,主食滞、肝郁。”近人萧通吾认为:“人迎脉多见有浮、紧、虚、吸、洪、数、滑这七种脉象。而气口脉则常见濡、涩结、紧、沉、动、滑大、虚大等八种脉象。。。。。。。人迎脉除外感证外,还可以出现肝气火旺、痰热上壅、血热经多等疾患。。。。。。。气口脉多内伤七情之证,并且有虚实之辨。”

六、小结:个人认为1. 李杲的人迎气口脉法仅为外感内伤之鉴别比较之用,较简便实用。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发展深化。2.至于后世脉法的人迎气口脉诊左右对比法的主张和反对两种意见,实为各医家对四诊诊法的侧重不一、对脉理的重视不够以及对脉诊的掌握理解层次不同所致。纵观历代中医学临床大家的医案记载和大家临床脉诊实践所见,很多患者左右脉确有大小虚实强弱的不等现象,激发我们结合四诊进行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的分析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9#
发表于 2013-1-3 2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6年前的学习笔记,请王兄有空时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10#
发表于 2013-1-3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小荣对脉学研究非常深入,但有许多人不知道人迎与气口的位置。




....... (2013-01-03 22:21)
想当年我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系统的梳理历代脉学,曾经想到北京某脉学班学习,但之后听到道友反馈那个学习班只不过是把一些古代脉学著作窜起来来忽悠我们中医学子的,严重脱离临床实践,所出版的脉学书籍中的脉案多系伪造,加之体会到自己的手感呆钝,只好放下脉诊探索。所幸07年机遇巧合,得进经方沙龙论坛,得到黄老师指点,侧重从一些较客观的方向切入,临床直指方证而疗效得于提高,待以后经验充分些再来重点体察脉诊,还请王兄多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11#
发表于 2013-1-4 17: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王兄提到的浮大而减的脉与芤脉有何异同?
还劳王兄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12#
发表于 2013-1-4 1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一些了!两者在“举寻”的脉位有异,谢谢!
但“如果在"举"时侯的浮大不软而中空,也可理解为"减脉"---”这不是接近革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13#
发表于 2013-1-4 20: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看来浮取中空叫革脉,中取空虚叫减脉比较恰当。 (2013-01-04 19:26) 
哦,明白了,谢谢王兄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8 08:35 , Processed in 0.08839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