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085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荆芥连翘汤的舌象

[复制链接]

35

主题

295

积分

1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21: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荆芥连翘汤”世传三个版本,最早见于明代《增补万病回春》,其后清代《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沈氏尊生书》的主体部分)有同名方,日本一贯堂的亦有,三方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许差异,与《增》中的荆芥连翘汤相比,《杂》中方无生地、薄荷,多一味枳壳,而一贯堂之方比《杂》中方多黄连、黄柏。荆芥连翘汤是黄煌先生常用的一张方,组成主要以一贯堂的荆芥连翘汤为基本方,主要用于痤疮、急性扁桃体炎、酒糟鼻、急性中耳炎等“火”病,尤以痤疮患者使用频次为高。使用本方有一定的体质要求,就是“火体”,其人营养状况好,面色红黑有光泽,(或皮肤虽白而嘴唇通红、咽喉充血,最近几例用此方的患者皆是肤白而偏瘦者),目眦充血,怕热,易烦躁或焦虑,年轻人居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凡使用此方的患者,舌象上有较为特异的表现:舌边、尖红,但这种“红”不是舌边、尖部位的舌质发红,而是其上布满一些红色的圆点,好像草莓上的点一样,为了要更加准确和直观的表达出我想描绘的图像,我请一位朋友帮我扫描了几张图像,扫描仪的问题,图像不是非常的清楚,但几张加起来,已经能表达出我的想法了。如图所示:这几张舌象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边尖布布满红点,尤以最后两张更接近荆芥连翘汤的舌象,当临床上出现“火体”的其他症状,加上这种舌象,使用荆芥连翘汤的可能就很大了。这种舌象,很象温病中所描绘的“上焦风热”的表现,个人认为,这种舌象的出现,提示使用荆芥,防风,薄荷。
                                                   10.30夜

无标题-扫描-01.jpg (60 KB, 下载次数: 54)

无标题-扫描-01.jpg

无标题-扫描-02.jpg (76 KB, 下载次数: 57)

无标题-扫描-02.jpg

无标题-扫描-03.jpg (81 KB, 下载次数: 56)

无标题-扫描-03.jpg

无标题-扫描-04.jpg (74 KB, 下载次数: 51)

无标题-扫描-04.jpg

无标题-扫描-05.jpg (72 KB, 下载次数: 57)

无标题-扫描-05.jpg




上一篇:腹诊的临床运用
下一篇:浅谈佛教禅宗观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5

主题

295

积分

1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2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申明,关于某方舌象、脉象,只是在方证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一些表现,是用方时一个重要的参照,但没有一定对应的特异性舌或脉,着重介绍,只是为了表达医者在临证中的体会,没有以它作为用方金标准的意思。期待大家对此舌象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95

积分

1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7: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张的舌质颜色的确是不红,只是选取几张舌边尖有红点的来说明荆的舌象红的特点是“星点状”的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 14:06 , Processed in 0.08933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