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大气即胃气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8-6-27 15:42
标题: 大气即胃气
《金匮要略》:“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寸口脉迟为肺寒,迟而涩为血虚而寒。趺阳脉微为胃虚,微而迟为气虚而寒。血虚或气虚,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为荣卫气运行不利;荣为里气,卫为外气,里外气运行不利,则腹满、肠鸣相继出现。气转膀胱,乃荣卫俱劳,中气下陷。卫阳不通即身冷,荣阴不通即骨疼;中气虚则气转膀胱。卫阳前通但中阳不足则恶寒,荣阴前通但里气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表里相继,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即胃气一转,邪气乃散。胃气为后天之本,大气一转,胃气实则失气,邪随失气散去,腹满肠鸣即止,手足逆冷即温;胃气虚则遗溺,邪随遗溺散去,腹满肠鸣亦止,手足逆冷亦温。名曰气分。气分是相对于血分而言。气分为外为浅,法当攻外,如“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服汤,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血分为内为深,法当攻内,如“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服汤,腹中软,即当散也。

作者: 柴桂方应    时间: 2018-6-27 22:06
大气为胃气?胃气是降,不是转,能转的,能搏的是宗气,气的正常运行还是没有明白。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8-6-27 22:57
胃气不能转吗?那请问:《伤寒论》209、214、358条中之“腹中转气”,是不是胃气呢?
《金匮要略》所谓“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是胸肺之气转膀胱吗?《伤寒论》所谓膀胱,是指少腹。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附《伤寒论》原文: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作者: 夜雨十年灯    时间: 2018-6-28 00:40
老是条文里打转转,没有结果的。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8-6-28 06:37
脱离条文打转转,必然脱离经旨。
《脾胃论》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圣人着之于经,谓人以胃土为本,成文演义,互相发明,不一而止,粗工不解读,妄意使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8-6-28 09:51
支持李老师钻研条文,但这段绝非仲景文字,不如置之。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8-6-28 14:18
感谢支持,感谢参与讨论。
《金匮要略》》这一段条文从语言特点上,不是仲景文字,但是从辨证思惟上符合仲景观点,也值得学习。如“实则失气”,符合《伤寒论》384条:“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虚则遗溺”,符合《伤寒论》358条:“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