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髙山流水    时间: 2018-4-24 23:56
标题: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伤寒论》原文: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渍,內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老师的“经方手册”:生地黄20克(其他:炙甘草20,人参10,麦门冬15,阿胶10,肉桂15,生姜15,火麻仁15,红枣60)。
黄老师的“经方100首”:生地黄用量则是60克。(其他八味药用量基本相同)。黄老师的两本书一个是20克,一个是60克,怎么差别这样大?

请问各位老师:
1、这里的生地用量应该是多少克?
2、一个是桂枝,一个是肉桂,在这方剂中哪个好?

谢谢!


作者: 髙山流水    时间: 2018-4-25 00:02
如果炙甘草为君,生地为臣佐的话,臣药(60g)怎么比君药(20g)用量大那么多?是否喧宾夺主?


作者: 附子333    时间: 2018-4-25 05:55
生地应该是16两x5≈80克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4-25 09:53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4-26 08:51 编辑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伤寒论》原文: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渍,內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老师的“经方手册”:生地黄20克(其他:炙甘草20,人参10,麦门冬15,阿胶10,肉桂15,生姜15,火麻仁15,红枣60)。
黄老师的“经方100首”:生地黄用量则是60克。(其他八味药用量基本相同)。黄老师的两本书一个是20克,一个是60克,怎么差别这样大?

请问各位老师:
1、这里的生地用量应该是多少克?
2、一个是桂枝,一个是肉桂,在这方剂中哪个好?

谢谢!
  此方生地黄性寒量大,用热性的肉桂比温性的桂枝好,而且经方中的桂枝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肉桂”。
  在没有进行“拓展、化裁”的情况下使用仲景方,就宜“凭仲景证(辨方证),遵仲景量(等比例),守仲景法(煎服法)”。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按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
  炙甘草12g,党参6g,麦门冬9g,地黄48g,阿胶6g,肉桂9g,生姜9g(约3-5片),火麻仁9g,大枣6枚(约15-18g)。
  以上9味药,用黄酒(或米酒)1260毫升,加清水1440毫升,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煎到汤药只剩600毫升(约90分钟)时关火,去滓,再将阿胶放入汤药中烊化,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早上、中午、晚上各服用一份。
  补药宜饭前服用以利药效吸收。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生地黄用的是15克,《经方一百首》中是60克,单看这一味药,差距确实很大,但“煎药方法”的差距同样巨大,前者是“以水1500ml,加入黄酒或米酒50ml”,而后者是“黄酒或米酒与水各半”。酒性辛热行血,可制大量生地黄的寒腻,助汤药补力起效。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作者: 髙山流水    时间: 2018-4-26 02:53
标题: RE: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附子333 发表于 2018-4-25 05:55
生地应该是16两x5≈80克

感谢老师的关注和答复!

作者: 髙山流水    时间: 2018-4-26 03:00
标题: RE: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4-25 09:53
  此方生地黄性寒量大,用热性的肉桂比温性的桂枝好,而且经方中的桂枝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肉桂”。

...

感谢梦回杏林老师的关注和指教!俺学习了。

作者: 勤奋cuiying    时间: 2018-4-26 08:04
我个人认为,学习经方,认真的按照经方中原来药品数量是正确的。但是这里有一个病人的体质问题。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个病人病症的不同,所以在用量上就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4-26 10:38
标题: RE: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问题】
髙山流水 发表于 2018-4-26 03:00
感谢梦回杏林老师的关注和指教!俺学习了。

  还得感谢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启发了我对经方“用药品种古今变化”与“药材炮制计重方法古今异同”的关注和探求。

  经过查证,发现上面遗漏了两个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1、经方中没有“熟地黄”,只有“干地黄”和“生地黄”,经方中的“干地黄”相当于现在的“生地黄”,而经方中的“生地黄”实际上是“鲜地黄”。
  经方中用“生地黄”的方子除了[炙甘草汤]还有[防己地黄汤]和[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汤]方的煎服方法(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可以说明其使用的是“鲜地黄”。
  2、现在的“生地黄”含水量约为15%,而“鲜地黄”含水量约为75%。所以如果不用鲜品称重,而是在药店购买“生地黄”饮片,剂量上还要扣除60%(75%减去15%)的水重,即:48克 X 40% = 19.2克。此剂量与《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给出的常用剂量参考值相当。

  以上个见仅供参考。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