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打印本页]

作者: songtao    时间: 2016-2-28 23:45
标题: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42 编辑



作者: jfslj    时间: 2016-3-1 07:42
本帖最后由 jfslj 于 2016-3-1 07:44 编辑

这是归脾丸(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枣肉、甘草)的变方,楼主的思路在这里是对牛弹琴;有方有法,有常有变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6-3-1 15:04
或似参苓白术散,龙牡生脉饮
作者: songtao    时间: 2016-3-21 22:59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43 编辑
jfslj 发表于 2016-3-1 07:42
这是归脾丸(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枣肉、甘草)的变方,楼主的思路在 ...




作者: jfslj    时间: 2017-10-15 15:21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songtao 发表于 2016-3-21 22:59
中医的成方众多,但是都是根据具体的当时情况而加减的,但是论病必求根本,你说是归脾丸也好,归脾汤也罢 ...

一看你这个人,人品真是差到家,你从哪里看出来我死记成方了?

作者: 猛虎望月    时间: 2017-10-15 19:06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jfslj 发表于 2017-10-15 15:21
一看你这个人,人品真是差到家,你从哪里看出来我死记成方了?

反驳无力。
人家说你死记成方,大不了说错了,属于认识问题,水平问题。
你却扯到道德人品上。

作者: jfslj    时间: 2017-10-15 19:11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猛虎望月 发表于 2017-10-15 19:06
反驳无力。
人家说你死记成方,大不了说错了,属于认识问题,水平问题。
你却扯到道德人品上。

别来玩马甲了

作者: 猛虎望月    时间: 2017-10-15 19:22
我玩马甲我是你孙子,行不?

作者: 猛虎望月    时间: 2017-10-15 19:22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jfslj 发表于 2017-10-15 19:11
别来玩马甲了

我玩马甲我是你孙子,行不?

作者: dangouseboy    时间: 2017-11-13 08:43
标题: RE: 从《王孟英医案》看中药下药的辩证思路



楼主真是有见地,对组方和药性的认识很深。可惜这里欣赏这种思路的人太少,大家喜欢简单粗暴的原方,方证,体质

作者: YUXIWEI    时间: 2018-10-30 16:19
附个链接,王孟英的百度资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AD%9F%E8%8B%B1/10207299

王孟英(1808-1868年)
乙酉年是1825年,王孟英当时十七岁,自学中医三年,就算是天资聪慧,善学善悟,应该也是出于模仿学习阶段。处方有效,也不需要过度解读。中晚年的医案,体现他运枢机,通经络,能以轻药愈重证的医案,更有意思。
王孟英,1808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曾祖王学权是一位名医,著有《医学随笔》二卷,祖父永嘉、父琪沧也都精通医学,曾对该书作过补充和校注。王孟英14岁时,父重病不起,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父亲死后,他遵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舂,无法度日。为了生计,于同年冬去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孝顺街佐理盐务。白天工作,谋食养家,晚上“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 [2]  后游于江、浙,以医为业。其时战乱,疫疠流行,亲人死于霍乱,遂专心温热病。经多年实践,对温热有独到见识。代表作《温热经纬》为中国温病学重要著述之一。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