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脸部大面积过敏后遗症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songyip    时间: 2014-7-8 14:09
标题: 脸部大面积过敏后遗症请教
闲话不多说了,请看以下医案:

患者女,年龄24,学生,香港念书,居住于深圳


2014326日】
主诉:左侧脸部范围性过敏,每年春天就会有点症状,今年特别严重,曾去广州那边打过一次激素,第二天消退三分之二,结果过后又发出来更加严重。患处感觉瘙痒,碰上去自感发热。服用了一段时间抗过敏西药,外涂青鹏软膏,作用不大。
脉象:整体脉细,左关中沉弦
判断:肝气郁结
药方:柴胡15,郁金20,木香15,党参30,白术20,厚朴15,麦冬15,夏枯草6,茵陈6,焦山栀6,枇杷叶10,茯苓15,蝉蜕10,海桐皮15,茯苓皮12,法半夏12,陈皮5,蚕砂12。共5
脸部情况:
2014-3-26.jpg



2014328日】
反馈,原来的部位不感发热,不觉瘙痒。但是周边感觉有扩散,就扩散部位而言会感觉瘙痒。症状看上去没有改善。
脉象:整体脉细,左寸浮,右尺浮,左关弦
判断:心君不主令,相火代之
药方:土茯苓30,忍冬藤30,白薇9,连翘9,知母6,黄柏6,熟地30,生地30,山药15,山茱萸15,丹皮15,茯苓15,泽泻15,肉桂6,紫草15,苍术15,薏苡仁30。共7付。

由于患者之前的药方还没用完,故此放至4月初起服用。3月末,患者母亲带其去深圳医院检查,医生怀疑红斑狼疮,不敢接诊,又咨询原来在广州看病时的医生,说不像是红斑狼疮。我安慰其说这是慢性问题的急性发作,不必太过担心。


2014411日】
反馈:脸部情况好转,但感觉患处周边还有瘙痒,服药期间好转很多,这两天似乎有些反弹的感觉。期间发来图片
2014-4-11.jpg



脉象:左寸右尺浮,左关近寸部弦紧,左关浮位有横向脉象出现
判断:前次问题略有好转,胆气不降,有痛经问题
药方:柴胡14,木香15,竹茹15,苍术15,土茯苓30,忍冬藤30,白薇10,连翘10,熟地30,山茱萸15,山药20,茯苓15,丹皮15,泽泻15,黄柏3,知母3,肉桂6,徐长卿20,白鲜皮10,蝉蜕10。 共7付。
另外涂中成药药膏以治标止痒。

2014423日】
脸部情况基本完全好转,期间略有反复,如突起一颗,仍处以上方。另由于外用药膏丢失,发作部位仍有痒,推荐“奇力康”外用。

201455日】
情况未有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原方减量,同时加入少腹逐瘀汤开始调理痛经问题。


【2014年7月8日】
患者反馈又有复发,并且发来图片
13939_8298984.jpg



过程到此为止,图片由于光线问题以及其发病的特征,似乎看不出复发,仅看到有几颗类似青春痘。但该患者的复发情况是脸皮下有硬块,面积时大时小,大的时候几乎蔓延左边整个脸颊,所以仔细看的话会看到其左侧脸颊有些鼓起。另外一旦复发患者就会感到脸部钻心的痒

由于患者是女性,所以对于脸部的情况十分在意,一旦复发,心情就不好。在治疗过程中,硬块完全消退过两次,也不痒,但是一般过了几天以后又会有程度不一的复发。我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周全。

麻烦位老师指点。

在此拜谢!
作者: ahb5921    时间: 2014-7-8 15:06
考虑当归四逆汤
作者: 252327601    时间: 2014-7-8 17:15
在清热止痒的同时可以考虑再加一点活血化瘀的。本人下颌部有一黑色的小痣,因为其他疾病用血府逐瘀2月,期间黑痣自行出血溃破,颜色变淡。由此可见,活血化瘀之品应该对皮肤的一些凸起赘生物有效。
作者: xiaoxiaochenai    时间: 2014-7-8 17:25
this is not classic formula?
作者: 中医诊疗    时间: 2014-7-8 17:45
丹栀逍遥散+赤芍 皂刺 紫草
作者: cofieco    时间: 2014-7-8 20:57
目前还是四诊不全。有腹诊吗, 按照腹证用方。
作者: 曹德田    时间: 2014-7-9 08:30
舌质和舌苔如何?
作者: cyzywht    时间: 2014-7-9 11:55
大便情况如何?应在阳明经巡行部位,承气汤加栀子豉汤
作者: 仆本恨人    时间: 2014-7-9 13:18
停外用药,用麻黄剂或许有用。
作者: 乡村布医    时间: 2014-7-20 10:35
防风通圣与逍遥散合用。
作者: 小学生    时间: 2014-7-22 09:39
眼角侯青筋一般为精神紧张   有寒有於建议防风通圣+血府逐瘀
作者: songyip    时间: 2014-8-2 13:31
谢谢各位,不知为何无法给大家加个鲜花什么的。前阵子论坛升级我也登录不上来。

经过楼上各位的建议,以及我过去用方分析,认为是活血化淤不够,所以用了血府逐淤汤为主,跟根据大家建议用了皂刺。目前一个月过去了,收到的疗效比较好,用药过程中也没有以前那样会有时反弹,根据患者自述,感觉效果虽然不是很快,但的确一点点在变好。这个她自己用药能感觉出来。
作者: xiujin    时间: 2014-8-3 00:34
从瘀,从郁论治,没必要太多繁复的推理,药也应当精简一点。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 gengjing1234    时间: 2014-8-3 17:37
防风通圣加散结类。麻杏石甘也可试用。没必要用补肾之品。
作者: 紫草根    时间: 2015-2-14 21:52
提供4点个人建议:
第一:此病并不是过敏,这应该是专科医师的基本功,不应当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病”,即便患者有明显的瘙痒。
第二:楼主让患者外涂某种中成药软膏,犯了一忌;因为现在的许多打着”中草药“的软膏,里面真正起作用的是激素,没办法,不加激素很多软膏卖不掉。所以患者外涂后会很快见效,但是停用后反弹更快。
第三:此患者完全可以用黄煌教授的半张防风通圣散。随证加减。可能取效的几率会大得多。
第四:患者口服中药的同时,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并且逐渐减量。(用弱效的激素逐渐替代以前的强效激素,替代疗法,直至完全不依赖激素),或者外洗甘草浸泡液。
综上所述,个人的一点点经验和看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