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我的自学这是不是邪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夜雨十年灯    时间: 2014-1-26 23:23
标题: 我的自学这是不是邪路?
本帖最后由 夜雨十年灯 于 2020-3-15 07:40 编辑

。。。。。

作者: guo3fen    时间: 2014-1-27 06:56
有道理,学习。
作者: 经方医学    时间: 2014-1-27 08:36
  认同楼主反对“机械方证相对”。
  “方证相对”的本义是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证”,指的是证据。“方证”,指的是用方的证据,是一系列症状、脉相、舌苔、喜好等异常表现反映的“病机”。不能把“证”低级的认为“症状”。
  例1:病人主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大夫就开桂枝汤,这就错了。仔细查验之后发现,患者胸闷、苔黄腻、不想吃饭、小便不利。病机是内有湿热所致,此时使用桂枝汤是错误的,错就错在把症状机械的当成了方证,忽略了病机。
  例2:主诉“胸闷,小便不利,心烦”,大夫觉得这些信息还不够,又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患者还有大便秘结、胸闷牵连到胁下、心神不定而容易受惊吓、脉也弦,苔腻。分析病机得出:少阳枢机不利,阳明燥屎内结,内有停饮上冲,同时精神异常,于是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大夫知道,“方证相应”背后,必有病机的基础,必有气化的道理,还知道“开方必须在适应病机、适应气化这个前提下,再照顾到特殊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方证相应”。
作者: 2469530209    时间: 2014-1-27 10:59
人身有气化,药石有专功。中医本健病之变,又要为专病寻药。
作者: 执金吾    时间: 2014-1-27 14:26
草木虫石皆为良药,惟仁者能用
风寒暑湿竟致沉疴,非圣手莫医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4-1-27 20:04
楼主讲好!自我修复能力!此外充补一点药性也很重要,药性背后的阴阳升降知识更是重要!单味药的药性是我的薄弱环节。
作者: aladhhjfsl    时间: 2014-1-27 20:49
标题: 回 经方医学 的帖子
经方医学:  认同楼主反对“机械方证相对”。
  “方证相对”的本义是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证”,指的是证据。“方证”,指的是用方的证据,是一系列症状、脉相、舌苔、喜好等异常表现 .. (2014-01-27 08:36) 
  例1:病人主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大夫就开桂枝汤,这就错了。仔细查验之后发现,患者胸闷、苔黄腻、不想吃饭、小便不利。病机是内有湿热所致,此时使用桂枝汤是错误的,错就错在把症状机械的当成了方证,忽略了病机。

《伤寒论》说: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就是说没有别的症状,光是这几个,甚至是只有其中一些,是用桂枝汤。对的。病人还有其他症状,那就不符合这条,不是桂枝汤了。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4-1-27 22:57
伤寒论可不单单是气化,比如黄芩汤大承气汤,楼主用气化解读一下。
胡老的方证对应,是否机械,只要看看其学生有无出类拔萃
作者: 经方医学    时间: 2014-1-28 08:42
标题: 回 aladhhjfsl 的帖子
aladhhjfsl:  例1:病人主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大夫就开桂枝汤,这就错了。仔细查验之后发现,患者胸闷、苔黄腻、不想吃饭、小便不利。病机是内有湿热所致,此时使用桂枝汤是错误的, .. (2014-01-27 20:49)
仲景写作手法是“略常言变”,不可能将每一方的适应证都写全,如果还按你说的方法,很多方都没有使用的机会了。比如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法,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如果临床病人未经服桂枝汤,也未经使用下法,就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了?
比如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病人还有其他症状,那就不符合这条,不是枳实栀子豉汤了?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如果病人有“心烦”,就不符合此条,就不能用栀子柏皮汤了?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仲景在桂枝汤条没写的就不是桂枝汤证,就不能用桂枝汤,那就没法用仲景方了。《千金》、《外台》上的很多方都将是错的。
作者: 返朴归真    时间: 2014-1-28 11:29
说的很对!
作者: zxzzm    时间: 2014-1-28 13:28
标题: 回 aladhhjfsl 的帖子
aladhhjfsl:  例1:病人主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大夫就开桂枝汤,这就错了。仔细查验之后发现,患者胸闷、苔黄腻、不想吃饭、小便不利。病机是内有湿热所致,此时使用桂枝汤是错误的, .. (2014-01-27 20:49) 
说的好!
大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说明他没有理解这句好的意思!
作者: 混元一气    时间: 2014-1-28 17:21
岳美中前辈曾说:“《伤寒》、《金匮》,察证候不言病理,出方剂不言药性,从客观以立论,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之实验学术,实逼近科学之堂奥,真祛疾之利器。“
     《伤寒》《金匮》中医理的讲述极少,如果医理如此重要,为何圣人不作讲述或者不直接讲出?
       翻阅前人名家医案,许多也是重主证而少病机。 如何抓住主证是关键,更是硬功夫。
      病机的理解就如同对六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如何理解,疗效是关键,不同的理解可以有相同的结果。
作者: 喜郎    时间: 2014-1-29 20:37
中医之所以不同与西医,更多立足于人体自身修复的潜能,而不是外来的助力,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是永远摸不着边的
楼主这句话讲得好!!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