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昨天被老师骂“狗屁”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公允公    时间: 2013-12-12 00:06
标题: 昨天被老师骂“狗屁”了
我是二年级的研究生了。目前进行的工作是开题报告。
一直是努力学习中医临床的,对于中医院校把动物实验研究看的比中医临床重的现象可谓是嗤之以鼻。可怜我是个凡事讲究资质关系的国家的学生,所以,选择了读研。
还好,导师不太管我,这是我期望的。这样,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热爱的中医临床了。说实话,基本靠自学,在这样一个中医教授一上午门诊2个病人,一副咳嗽药80多元的中医院校,我是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的。还好,今年十月以来,从娄老师的著作开始接触经方医学,并初步运用,取得疗效后,又进一步学习汉方、黄师经验,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因为,本科时有过一年时间整天泡图书馆读《伤寒论》相关资料的底子,进展还是不错的。正当我沉醉在苦读6年(学过火神,尝过附子,学过圆运动,两次拜访过李可老师,亲自拜访过山东孔乐凯老师)还是摸不着头脑,极度抑郁的情况下,终于找到突破口的兴奋中时。老师告诉我要开题了。
开题报告,综述改过几次了,不想改了,因为千遍一律,都是自己的什么经验方,搞几个西医指标,养批老鼠,就完事,有什么看的价值?谈什么创新性?但凭良心讲,也没用什么功夫。PPT本想早早做好的,但是一看到桌上的经方书籍。就会像老鼠看见大米一样的凑过去,无奈,只好拖到开题前一天的晚上,大概花了3个小时,做了个PPT。
第二天,当我讲完PPT,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问题,确实很宝贵。但一个老师却直接说我的开题报告和PPT写的是狗屁。我当时脸红了。
事后我想,是不是当了研究生,就得守这行的规则,就像进了娱乐圈就得默守潜规则一样。。。
可问题是,这样的规则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老师的一个所谓的经验方,然后随便找几个西医的指标,就可以申请下来经费做课题。。。这就是目前的繁荣的中医科研。
另外,目前学校有个规定,没有课题的老师,是没有资格晋升职称的。。。
中医院校这是怎么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对中医有没有一点意义。讲课的老师会写文章,会玩白鼠,就是不会看病,教出来的学生能会看病吗?能不转行吗?而那些真正会看病的老师,哪有什么时间搞课题呢?而不搞课题,就永远只有被气死憋死的份了。
中医院校,真正办实事的有几个人?学校真的不是看你学的好不好,而是看你混得好不好?一个学校,一批学校,成了这样,真是不敢相信。
上月评奖学金,标准是看听不听老师话(坐场、当干部)和发文章。所以,得奖学金的都是和老师关系好的,和发了一些文章的,像我这样,日日读书,并隔三差五有病人来学校找的人们却是只有白白看的份了。
总之,中医的教育体制是在培养会做实验的,会写文章的,会为领导办事的人才。“堪笑牡丹花”比“充饥一粒黍”更受待见啊。
所以,我也就成了他们眼中的狗屁了。

作者: rosakuang    时间: 2013-12-12 05:44
做好自己,我从不养动物,并且我马上辞去高校教师,下基层做临床。
作者: 金庸    时间: 2013-12-12 06:12
张仲景是院士以上级别的
学好伤寒,读透伤寒
比那些个导师有用得多
不过奇怪的是
怎么现在的入门者都中了火神毒?
作者: xiangwu    时间: 2013-12-12 06:53
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中国生存就要同时练好两种功夫。

第一是真功夫,这是最难的,一定要多思考学习的途径,走错了路就是浪费时间,剩下就是像钉子一样钻进去。

第二是和稀泥的功夫,说白了就是应付。识时务为俊杰,该应付的要应付,不需要产生不必要的阻力,这很关键。

这两种功夫一起练的好的人非常少,但是练好了不得了。
作者: 小朝子    时间: 2013-12-12 07:10
走自己的路,执着是成功的必备素质!
作者: kqho    时间: 2013-12-12 07:45
严重同意xiangwu的观点,在中国生存,练好真功夫和应付的功夫都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清代的读书人,要先科考八股文,才能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样。
作者: 察哈尔    时间: 2013-12-12 08:05
可以跟老师商量,愿意做文献也可以的,如果你是中医基础类的研究生。黄师说过,真正的临床好手是从文献做出来的。
目前中医学院的现象都是有目共睹的,我有时折衷的想一想那无非也是一种研究方式,但何必独占中医学院,让真正的传统中医走开呢。
我也一直不喜欢做实验,我觉得中医古代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学习中医的门径。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或许要搞实验,至于对中医有没有益处另当别论,我却认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是中医必须遵循的。
不要气馁,走自己的路。
作者: 公允公    时间: 2013-12-12 08:06
标题: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中国生存就要同时练好两种功夫。

第一是真功夫,这是最难的,一定要多思考学习的途径,走错了路就是浪费时间,剩下就是像钉子一样钻进去。

第二是和稀泥的功夫,说白 .. (2013-12-12 06:53) 
对的。深获启发,晚辈涉世未深,幸好前辈指点,会慢慢改变心态的。谢谢!!!
作者: 公允公    时间: 2013-12-12 08:10
标题: 回 金庸 的帖子
金庸:张仲景是院士以上级别的
学好伤寒,读透伤寒
比那些个导师有用得多
不过奇怪的是
怎么现在的入门者都中了火神毒? (2013-12-12 06:12) 
这个其实是有缘由的,喜欢上中医靠大一时读了《思考中医》,而当然会把刘老师的老师作为追捧的对象了!热血青年少有辨别能力,火神们的语言又那么有煽动性。。。
作者: 古求知    时间: 2013-12-12 08:59
楼主的个性和跟我学习(抄方)的一位七年制研究生相似,有思想会独立思考,可惜体制如此,社会如此。
作者: ahb5921    时间: 2013-12-12 09:01
我支持你,理解你。但别被一句话就伤到了。
作者: ahb5921    时间: 2013-12-12 09:04
仲景老先生是护真阳为主,但任何事情都有度,过则成灾,把握好寒热阴阳之间的平衡最重要。
作者: 仲景弟子    时间: 2013-12-12 09:19
你现在就认识到临床的重要,就看到中医的弊端,将来一定能有所成.支持你.
作者: 清扬居世    时间: 2013-12-12 09:33
中国的中医教育迟早要改革的,等到以临床效果为晋升条件的时候,那你那个老师就是狗屁了!
作者: 唐山草庐    时间: 2013-12-12 10:16
临床应用火神思想甚多,疗效强大。火神派发展了六经里少阴太阴,现代人喜欢夜生活,逐渐阳虚形成阴症,短期抚阳可以逆转。逆转后出现阳症,在治疗阳症。如果把火神派的思想放古代应该是没有市场的。历史上的温病派是立了大功的,瘟疫的热症太阳阳明合症非凉药不解。后世不只看到疗效不从易学河图里寻理,坐井观天。仲景的学问是河图六经,阳主阴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放大到河图里去考虑,大环境是夜生活加西药造成心脏功能低下。所以附子干姜临床起效十之有五。坛里人大多在重视方证相对,我想更应该加强理解六经在身体状态的应用,在历史环境里矫正。太阳病我都会加连翘清热,道理也是因为阳气不充足造成反复。加连翘就好了,也是大环境下对伤寒论的发展。在校生与中医爱好者不要激进,踏踏实实学好伤寒基础,也不要今天否定这个明天追逐那个。以后多临床就会读懂自己的伤寒,偏执是危险的,切记!
作者: 唐山草庐    时间: 2013-12-12 10:40
刘力红不论他的中医水平有多高,他做的最伟大一件事就是让更多年轻人有了中医信仰,其中一部分人走上经方路,福熙一方。我们的民族在进行伟大复兴,十八大以后复兴的脚步普通民众都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古方中医一定能在中华大地重新发芽,将来中国的中医水平一定要超过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我们祖宗留下那么多宝贝,古针灸,经方在世界范围生根发芽。为什么大陆就不能把根留住,阻力颇多。体制束缚,西医西药场的利益,大部分中医院校根子里人为烂掉。现状如此,各位,任重而道远!!!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3-12-12 11:08
如果10个老师中即使有9个骂你狗屁,也至少分两种情况,一;:你真的是狗屁二:你和另外一位老师不是狗屁,而他们9个都是狗屁。我女儿大一,解剖小白鼠了。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老鼠。还好,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凡事并非都是坏处,关键是你本身的确不是狗屁。和他们说,走着瞧吧,前提是,你能坚持吗?中医还有需要善于沟通的基本素质,即使你的对立面也要设法交流。
作者: 凤凰台主人    时间: 2013-12-12 11:26
标题: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中国生存就要同时练好两种功夫。

第一是真功夫,这是最难的,一定要多思考学习的途径,走错了路就是浪费时间,剩下就是像钉子一样钻进去。

第二是和稀泥的功夫,说白 .. (2013-12-12 06:53) 
民国有一位杰出的人才,好像姓汪,他可能属于您所说的“俊杰”。当然,他不是中医,他原本是想当“国医”的。
作者: shiye51    时间: 2013-12-12 11:27
做一个临证中医是很难的,开始阶段吃饭都很难,若进了大医院的话,可能只能干中西医结合或西医为主啦;若自己干,先不说资金费用,就是5年的等待期才可以个人开诊所行医,还不知是否批准,若取得医保报销,还得费极大的精力和资金。
还有能否拜个真正的中医老师还是个未知数,有没有定力和悟性都是未知数。若没有经济基础和毅力,我个人的意见,随便干点啥,也别学中医,现代的社会要吃饭干啥都比学中医难度小。
说以上这些话,不是打击你的积极性,而是希望你有恒心,做好思想准备。
作者: xiangwu    时间: 2013-12-12 11:50
标题: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民国有一位杰出的人才,好像姓汪,他可能属于您所说的“俊杰”。当然,他不是中医,他原本是想当“国医”的。 (2013-12-12 11:26) 
老师是说汪精卫吧,他已经超出了和稀泥的范畴了。人才还是人才,可是超出了做人的底线。

结论,其人和稀泥彻底失败。但是也有人和稀泥非常成功...
作者: 高兴    时间: 2013-12-12 12:04
年轻人到了隔三差五有病人找的水平,害怕破教授?还在乎学位吗?
不患无位,患何以立!
作者: xiangwu    时间: 2013-12-12 12:12
标题: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民国有一位杰出的人才,好像姓汪,他可能属于您所说的“俊杰”。当然,他不是中医,他原本是想当“国医”的。 (2013-12-12 11:26) 
想到民国的另外一位杰出的人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姓沈。1949年,他说,我所代表的读者和我多代表的那个时代已经逝去,我也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从此不再写小说,发明了古代服饰学。这是一位坚决不和稀泥的典范。

我把小说替代为中医,读者替代为患者,好像...
作者: zlxczxh    时间: 2013-12-12 12:30
两条腿走路没错,一条是考试,一条是自己的本事
作者: 七杀紫微    时间: 2013-12-12 13:0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大至一门学科,小至一个人,是需要适应其生长的土壤的。不是橘子不好,是那块土壤不适合橘子的健康生长,所以再怎么长还是枳。
作者: 公允公    时间: 2013-12-12 13:08
标题: 回 唐山草庐 的帖子
唐山草庐:临床应用火神思想甚多,疗效强大。火神派发展了六经里少阴太阴,现代人喜欢夜生活,逐渐阳虚形成阴症,短期抚阳可以逆转。逆转后出现阳症,在治疗阳症。如果把火神派的思想放古代应该是 .. (2013-12-12 10:16) 
前辈在上,做学问就应该有一颗公允之心,持平之心,不偏执,无成见。这也是我这个“公允公”名称的由来。谢谢指点。
作者: 公允公    时间: 2013-12-12 13:11
标题: 回 古求知 的帖子
古求知:楼主的个性和跟我学习(抄方)的一位七年制研究生相似,有思想会独立思考,可惜体制如此,社会如此。 (2013-12-12 08:59) 
我在设想,中医界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新东方”。。。跳出高校,做些实事。
作者: jfwxl    时间: 2013-12-12 13:29
考研考博本来就学不到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花钱买证,浪费时间精力金钱,所以打死也不搞这东西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3-12-12 15:29
标题: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老师是说汪精卫吧,他已经超出了和稀泥的范畴了。人才还是人才,可是超出了做人的底线。

结论,其人和稀泥彻底失败。但是也有人和稀泥非常成功...
 (2013-12-12 11:50) 
和稀泥而不过线,什么人能够把握住?连那么杰出的人才都难以逃脱,何况普通人?站在汪氏的角度,他当时是如何想的,您知道吗?

如今的许多人,人才谈不上,专门和稀泥去了。有人和稀泥名利双收呢!我中华儿女的骨气在哪里?
作者: 金庸    时间: 2013-12-12 16:22
标题: 回 唐山草庐 的帖子
唐山草庐:临床应用火神思想甚多,疗效强大。火神派发展了六经里少阴太阴,现代人喜欢夜生活,逐渐阳虚形成阴症,短期抚阳可以逆转。逆转后出现阳症,在治疗阳症。如果把火神派的思想放古代应该是 .. (2013-12-12 10:16)
你不但自己中毒了
还来毒害别人
中医这样搞下去就真的成狗屁了!
作者: 经方王道    时间: 2013-12-12 17:17
都是搞理论的老师根本指导不了学生该如何学习应用中医,悲哀啊
作者: 云之子    时间: 2013-12-12 19:24
标题: 回 察哈尔 的帖子
察哈尔:可以跟老师商量,愿意做文献也可以的,如果你是中医基础类的研究生。黄师说过,真正的临床好手是从文献做出来的。
目前中医学院的现象都是有目共睹的,我有时折衷的想一想那无非也是一种 .. (2013-12-12 08:05) 
真正的临床好手是从文献做出来的。
作者: obs999    时间: 2013-12-12 19:31
搞点科研,培养科学精神,对中医辨证论治还是有好处的。不要一棍子打死。
作者: gin19762002    时间: 2013-12-12 20:17
科研不必然代表科學精神
從事臨床,從實際臨床看問題才是符合科學精神
過度迷信於所謂的科學精神也是迷信   
科學精神有多種型態不知你所講的是哪一種
應想辦法從事符合中醫體系及精神的科研,而非直接從西醫那移植過來
一昧以本質(西醫科研的模式)先於存在的方式來做中醫科研並非一種實在的態度

作者: 江边日月    时间: 2013-12-12 21:08
楼主所言,是中医之痛,民族之哀,国家之耻!中医教育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作者: 仲景弟子    时间: 2013-12-12 21:29
标题: 回 gin19762002 的帖子
gin19762002:科研不必然代表科學精神
從事臨床,從實際臨床看問題才是符合科學精神
過度迷信於所謂的科學精神也是迷信  
科學精神有多種型態不知你所講的是哪一種
應想辦法從事符合中醫體系及精 .. (2013-12-12 20:17) 
一语中的,精彩!
作者: 狼哥    时间: 2013-12-12 23:08
做实验本来就是伪科学···同样是巴豆,小白鼠吃了会越长越胖,而人吃了却会拉肚子····西医那些疫苗应该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论证吧,每年还不是会打死一些人···一切不以临床为目的的科研就是纸老虎···
作者: niningliuhen    时间: 2013-12-13 06:21
学中医上什么研究生呢,太浪费生命了
作者: 金庸    时间: 2013-12-13 11:58
标题: 回 obs999 的帖子
obs999:搞点科研,培养科学精神,对中医辨证论治还是有好处的。不要一棍子打死。 (2013-12-12 19:31) 
中医要解决的是可重复性的问题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
西方人的一根筋思维很难理解的
作者: 杨森林木    时间: 2013-12-13 12:34
在这个游戏规则首先学会生存
作者: 伤寒书院    时间: 2013-12-13 16:43
关注。。。。。
作者: 黄煌    时间: 2013-12-13 17:29
在我看来,所谓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做好三件事。第一,自己能做的事;第二,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三,对社会有益的事。能做第到一件,就好;如第二件也能做到,那是福分;一二三件事都能做,那绝对是了不起的人生!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3-12-13 17:37
补充!第三该做的事,现在和导师搞好关系是你该做的事,这也就是回贴中所讲的应付的能力!別小看这事,我这事做得不好,很吃亏,我以前和你一样的脾气。过来人的患告!
作者: 麦冬半夏    时间: 2013-12-15 18:10
我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求QQ  ,愿加为好友,和你一起探讨学习。我们学校的传统中医氛围是很好的。
作者: eslxf@163.com    时间: 2013-12-15 21:16
标题: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中国生存就要同时练好两种功夫。

第一是真功夫,这是最难的,一定要多思考学习的途径,走错了路就是浪费时间,剩下就是像钉子一样钻进去。

第二是和稀泥的功夫,说白 .. (2013-12-12 06:53) 
正见正见正见正见正见正见
作者: 金针再传    时间: 2013-12-22 14:09
中医本来就是形而上的一种科学,我们医学生刚开始无从下手,从什么方向认知中医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我们接触 的人,相信楼上的大师们也跟我一样吧
作者: chongsheng    时间: 2013-12-26 23:54
黄煌采取方证人之观念,跟西医的先确定病然后再下药的模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思考的角度不同,换成中医的气血水痰淤等。这样,别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并没有错,这是黄煌抛弃中医学理论肯定会出现的。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在于其对人体的认识不同,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养生学思想这些就是不同之处。黄煌之说固然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然而这样下去,必然是中医的路越来越窄,可以不需要理论,只要经验传承就行。我认为黄煌之说只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部分,真正有志于中医传承的人不应该局限于这一部分,而是更多的融合与创新,这样中医才能更久的发展下去。
将来,伤寒论中的药物方法学可以被西医的逐步发展而替代,但是黄帝内经中阐述的人的基本生理却不会变(虽热其中也有错误,但是会被完善),除非人的本身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者: chongsheng    时间: 2013-12-27 00:03
有志于中医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必然一手抓中医理论,一手抓中医临床,这才是根本之道。
不要囿于黄煌一家之说,必然有黄煌之说不能解释的中医事件,治不好的病。融汇古今,将中医理论发展不断的向前推进。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