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辩证心悟------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古道廋马    时间: 2012-9-22 16:25
标题: 辩证心悟------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体会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口腔黏膜反复溃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称为“口疮”或“口疳”。本病病程漫长,反复难愈,病人痛苦,病情顽固,治疗起来颇为不易。我临床多年,对此病研究探讨长久,终于摸索出来一个方子,治疗起来颇为顺手,疗效在90%以上。
基本方:甘草  黄连  黄柏  胡黄连  苍术  干姜  肉桂  太子参  制附子   鸡内金  砂仁  制龟板。
该方实为甘草泻心汤 十 附子理中汤 十 封髓潜阳丹之合方,集清热燥湿健脾补肾于一体。
根据中医学“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的理论,本病的发生与心、脾二脏相关最甚。病因多与火热湿有关,且久病之后又有伤肾阴之虞。可以说是虚实交杂,寒热并存。
该证多由于口腔不洁,复感受邪毒,使脾胃蕴结热毒,或由于脾虚失运,湿阻中焦,又常服辛辣醇酒、高粱炙煿之品,湿聚化热,热盛化火,火热循经上蒸所致。且由于久治不愈或劳损过度,真阴受损,不能上济于心,进一步导致心火上炎。
病机表现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寒热夹杂。
故在辨证治疗上要考虑全面,即要清热燥湿,又要温阳滋阴。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湿热交炽的名方,也是治疗粘膜疾病的专方,口腔内是粘膜、胃内亦有粘膜、女性阴道宫颈也是粘膜,这类疾病仲景先圣均用此方,我临床也常用,如狐惑病,胃脘痞证等,很有效果。湿热之所以产生,脾虚是根本,所以又选附子理中汤,健脾燥湿。久病伤阴,封髓潜阳丹是正治。该方在运用中有几味药特别要注意,非用不可,也算是我的秘密,现也公开给大家,希望有志于发扬中医者记住。
先说苍术。该药健脾燥湿,力量强大,且现代药理研究苍术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中西合璧,正是治疗口腔黏膜的要药。且不可以白术代替。
川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治疳热之良药。胡黄连助黄连燥脾湿、清火热,二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四经。此药为纯之阳之品,善补命门之火,又能引火归元。治疗复发性口疮配伍肉桂,旨在引火归元,剂量宜小,通常入煎剂用6-10克,冲服粉剂用0.6~1.5克。不要忘记。
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口腔溃疡,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鸡内金,其效更验。尤其是对复发性口疮和兼夹消化不良及有脾胃症状者,更为适宜。其机理可能是因口疮而而使咀嚼困难,以致食物难于消化和影响脾胃功能而造成脾胃更虚,使胃浊熏蒸口腔所然。所以,鸡内金具有磨谷助消化之功能,故达健脾胃、疗口疮之作用。不可少此药。
龟板。滋阴补肾,引火归源。已故名老中医邹云翔最善用此药治疗口腔溃疡病,其导龙归海汤就是代表,我借以用来,效果非凡,治此类病不能舍此药。不要因其贵而不用。切记。
先举一例示之:
刘某,女,65岁,口腔溃疡病反复发作10余年,每隔一周即犯。痛苦无比,无法饮食,痛不欲生。
刻诊:舌体两侧溃疡3-4处,两侠2-3处溃疡,红底白头,舌红苔腻,脉寸关弦滑,左尺不足,饮食不便,二便尚可,余无它疾。迫切要求治疗口腔溃疡一症。辨证湿热蕴积,火热伤阴,处方:
苍术30g   生草30g  黄连15g  胡连15g  内金15g  半夏12g   太子参15g   干姜10g   徐长青30g  肉桂6g  制附子6g  黄柏30g  砂仁6g  制龟板20g  公英30g  生蒲黄30g
五剂  水煎服  日3次。
一周后,复诊,口腔溃疡痊愈,病人十分惊讶,说看了大半辈子,没有这么快的速度,真乃神方。我一笑了之。效不更方,又10剂,彻底治愈。又以附子理中丸和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3个月善后,未在复发。
作者: 黄蜂    时间: 2012-9-22 16:36
老师的贴子,必须顶。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2-9-22 17: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2-9-22 17:57
楼主最近连续发了一系列帖子,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学习下来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楼主毫无保留地公开这些经验、心得!希望楼主不断有新帖发表。
作者: yinwenjie123    时间: 2012-9-22 18:22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辛苦了。
作者: 学龄前    时间: 2012-9-22 18:29
切合实际.学习啦,
作者: 苦咖啡    时间: 2012-9-22 19:14
辛苦了!感谢!学习,受教!
作者: 习谨    时间: 2012-9-22 19:42
学习了,感谢!
作者: 乡村小渡船    时间: 2012-9-22 20:01
学习了,有收获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2-9-22 20:12
有收获,谢谢老师
作者: xufengkaiys    时间: 2012-9-22 20:16
楼主好贴!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2-9-22 21:48
多謝分享
作者: chenkuansheng    时间: 2012-9-22 22:57
顶上
作者: 惠仁堂    时间: 2012-9-23 09:02
学习了!谢谢
作者: lcyiu    时间: 2012-9-23 11:30
非常感谢楼主!
作者: qyhuafly    时间: 2012-9-23 12:04
楼主宅心仁厚,诚不可多得也。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2-10-2 16:04
好帖,  拜读,  谢谢.
作者: 为伊    时间: 2012-10-9 10:19
苍术疗溃疡效果不错,许叔微自疗可证,
作者: 杏林游女    时间: 2012-10-9 11:24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复发性口腔溃疡很难治,以后用您的方法治疗看看
作者: 6603380    时间: 2013-4-22 14:39
有收获,谢谢老师
作者: 刨花    时间: 2013-4-22 19:14
有理有据,很好的帖子,谢谢!
作者: 元真    时间: 2013-4-24 09:23
谢谢老师分享宝贵的经验!
作者: 夏日时光    时间: 2013-4-24 10:48
总是清热滋阴,一点用也没有,很不赞同,不能根据病套方
作者: 草泽医人    时间: 2013-4-24 11:17
光用甘草泻心汤-方效果就很好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4-24 16:56
受益!收藏。
作者: xyaiyf    时间: 2013-6-17 17:31
i学习中,多謝分享!
作者: 方宏图    时间: 2013-6-17 19:26
彻底治愈。又以附子理中丸和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3个月善后,未在复发。 ?
作者: minglao    时间: 2013-6-18 11:35
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学习下来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楼主毫无保留地公开这些经验、心得!希望楼主不断有新帖发表
作者: 云中楼阁    时间: 2013-6-29 11:13
吾用附子理中+三才封髓丹治疗有脾胃虚寒,阴火上炎之口腔溃疡,疗效很好!
处方:天冬30 g熟地30 g党参30 g炒黄柏20 g砂仁10g(后下) 附子 (炮)15 g炒白术30 g干姜(炮)10 g炙甘草15g。
作者: 天涯侠医    时间: 2014-4-8 18:09
好贴!正好有这样的患者,给他试试!  谢谢瘦马老师!
作者: lnhn0203    时间: 2014-4-13 20:52
好方谢谢
作者: 刘坚    时间: 2014-4-16 19:44
目前正在治疗一例,用封髓潜阳丹,现在又学习了一下,下次可以调整用药,感谢楼主
作者: 沈仁军    时间: 2014-4-16 23:21
学习了老师!谢谢了!
作者: eo81    时间: 2015-7-15 18:46
标题: 回 云中楼阁 的帖子
云中楼阁:吾用附子理中+三才封髓丹治疗有脾胃虚寒,阴火上炎之口腔溃疡,疗效很好!
处方:天冬30 g熟地30 g党参30 g炒黄柏20 g砂仁10g(后下) 附子 (炮)15 g炒白术30 g干姜(炮)10 g炙甘草15g。 (2013-06-29 11:13) 
有李可老师引火汤的义!!学习了!
作者: 易医出山    时间: 2015-7-16 06:08
药量是否过大,减半可以吗?
作者: xdtyz    时间: 2015-7-16 09:06
好,三才封髓丹
作者: ljt1013    时间: 2015-7-16 13:41
看到黄连、黄柏,看到干姜、肉桂、制附子,看到太子参、龟板。
看起来怎么那么像乌梅丸的寒热并用,养阴清湿热?
足厥阴肝经,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是否该从厥阴论冶?

作者: 乡野海外KLQ    时间: 2015-7-18 15:40
学习,践行!
作者: 明月青山    时间: 2015-7-20 09:51
正需要,感谢无私奉献
作者: dayangyang    时间: 2015-7-22 06:10
受益匪浅
作者: HxyL    时间: 2015-7-22 21:37
感谢啦!学习学习啦。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5-7-22 23:14
凡慢性或習慣性口腔潰瘍,絕大多數是脾胃虚弱或濕阻中焦,致使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濁。治法以健脾胃、理中焦,升脾降胃,多能取得良好療效。我從小到青年時代常患此病,苦不堪言。而中醫都一律開牛黄解毒或清火等藥,不但無甚效,還把脾胃給吃壞,致使長期口腔潰瘍。自從自己知道健脾胃後,口腔潰瘍就斷根了。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