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槐杏医话(五十一)浅论经方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2-2-23 12:15
标题: 槐杏医话(五十一)浅论经方思维
思维,一般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现象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和反映。与感性认识相对,通常指逻辑思维。大多数情况下,人脑的思维必须符合逻辑,是一般要求。本文限定在中医范畴讨论思维。
什么是中医思维?逻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事物、现象内在规律的可把握性可推导性以及结论的可实证性。很明显,中医通过自己独特的体系能够掌握疾病的内在规律,能够依据掌握的规律去推导,能够从临床疗效体现其实证性,所以,中医思维就是中医逻辑思维,它所遵循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逻辑。
思维,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事物、现象内在规律可把握性的具体体现,是据此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观照系统和证据系统。就经方而言,药证方证、体质辨识以及中医普适原理构成了思维的基础,即经方思维的概念系统。也即经方使用的观照系统和证据系统。
完整的思维过程,必然包括判断和推理。所以对方证对应的理解,不仅仅是方所能治和病所有证之间的观照对应,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见是证用是方。更完整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识是证用是方或辩是证用是方。仲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的辨字,见病知源,知犯何逆的知字,皆说明经方使用的关键还是在于识证辨证,虽不同于传统认识的辨证论治,然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性原理。
黄师《中医十大类方》第234页录真武汤方证,1、2项是必见证,3~9项只要见到二三项者,就可以使用真武汤,这就是见证用方。但不止于此,黄师在前页文中告诉读者:治疗阳虚水泛,真武汤最有效果。这就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使用真武汤的病理基础。《中医名方临床新用》第540页言真武汤主治有二:一为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二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以,如果广义地去理解经方的方证对应,不但要知道经方的原始所治,还需探究内在的理法。如黄师明确指出的阳虚水泛,就是真武汤的内在理法。仲景说此种情况之下必用真武汤,但绝对未说,其他情况下导致的类似情况不可用真武汤。为何?因为若其他情况下可用真武汤,则必然有相同的病理基础,那就是阳虚水泛或内停。且并不局限于是否是因为太阳病发汗太过伤阳所致。其他任何病理因素导致的此种病证,只要符合见证,皆可认定为真武汤证。所以,经方思维需要更广泛的概念基础,方证对应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认识和拓展。六经病可用六经方来治,但六经方不只治六经病,而且即使病难归于六经病,依然可用六经方来治。为何?病虽难归于六经,但依据中医一般理论可以认识到有和六经病同样的病理基础,理所当然可用六经方!
推而广之地说,一切基于中医原理可以最终导致经方的有效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过程,皆属于经方思维。
有重脉证与经方关系者,有重体质辨识与经方关系者,有重舌证与经方关系者,有重传统辨证论治体系与经方关系者,不一而足。皆各有侧重,通过不尽相同的思维过程建立方所能治与病所有证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尽扩大了经方使用的思维路径及所治疾病谱,而且揭示了方证对应的更深内涵,本质上是方病对应,是相同的病理基础最终决定了特定经方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观照对应。辨是证,用是方!
仲景以六经病辨治,示人以方证对应之规矩,后人以六经之外病亦可合方证对应之规矩,而得六经方可治天下病。此以伤寒得之而不仅为伤寒所用矣。
经方思维的过程,就是经方使用的过程。就单个经方医生来讲,说法还要通俗和简单:就是经方的使用经验。
作者: r109    时间: 2012-2-23 12:31
妙哉斯言!通透无碍!
作者: 天仁合医    时间: 2012-2-23 15:52
所以,经方思维需要更广泛的概念基础,方证对应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认识和拓展。六经病可用六经方来治,但六经方不只治六经病,而且即使病难归于六经病,依然可用六经方来治。为何?病虽难归于六经,但依据中医一般理论可以认识到有和六经病同样的病理基础,理所当然可用六经方!
作者: 雍乾    时间: 2012-2-23 20:59
此以伤寒得之而不仅为伤寒所用矣。
[s:184] [s:184]
作者: 黄煌    时间: 2012-2-24 21:51
一篇有深度的理论文章!
作者: 刘鹏    时间: 2012-3-23 21:46
读了很有韵味
作者: 2469530209    时间: 2012-3-27 16:22
经方有正用,借用和变用。
作者: 昂大哥    时间: 2012-3-28 21:44
学习了,好文章
作者: yitiaogo    时间: 2012-4-2 23:04
标题: 回 2469530209 的帖子
2469530209:经方有正用,借用和变用。 (2012-03-27 16:22) 
此说有理!
作者: 西河大鼓    时间: 2012-4-3 18:31
关键是如何建立证与方之间的关联,目前这个是中医最缺乏的。同时也是初学者最头痛的。
作者: docllj    时间: 2012-9-29 00:30
分析的透彻!
作者: tcmthinking    时间: 2014-6-6 23:13
一篇有深度的理论文章!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22 21:15
实际上,经方就是人们的治病经验。
作者: 泰山蒲公英    时间: 2016-5-28 19:06
用活经方,需既要掌握经方使用的症候群,更要明确其病机相符。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12 20:51
学习了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12 20:52
受黄师赞赏,不容易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