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打印本页]

作者: 黎小裕    时间: 2011-4-29 15:44
标题: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刘英锋 发表于 2002年09月20日 @ 00:00:00 CST

  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中诊教研室 330006
  
  
  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中发现,以此厥阴主方治疗肝风犯肺之证,却有灵活变通之妙。
  首先,肝风犯肺证与厥阴主证,病机可以相通。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足经司令,肝为主脏,故肝风内扰为厥阴主证的主要病机;又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风木一动,则恃强凌弱而善干他脏,近者侮脾乘胃,远者冲心犯肺,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所以,厥阴主症虽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等肝风挟寒挟热而横犯脾胃、纵干心肾之症为提纲,但若进一步循经贯膈,即可上冲胸肺而致呛咳喘逆之象。因此,肝风犯肺,尤其是同挟寒热而虚实夹杂者,正与厥阴病机相关。
  其次,乌梅丸作为厥阴主方,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可以从肝治肺。因为该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于一体,不仅以辛甘助阳、酸苦坚阴、温清互用而能够调理阴阳,平定寒热,而且重用乌梅(占全方半量)佐以苦酒,突出以酸制风。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静,风性疏散而属阳动,故“酸以制肝”、“风淫所胜……以酸泻之”正属对冶。所以仲景以乌梅为君而名方,旨在敛肝而收风。由此治肺,可以正本清源,风木一旦平熄,余气自复顺降。至于甘味补虚,人参益气助肺、当归养血柔肝,不失体用兼备、虚实兼顾之治。因此,临床运用只要守其意而不拘其方,师其法而不泥其药,随风气兼挟之偏重而稍加进退,即可以从源治流之法,变通治疗肝病乘肺--尤其是风挟寒热、乘虚内动的错杂之证。
  再从实例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已有用该方“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则长虫出”的经验记载。叶天士则从“肝厥内风”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运用该方治疗十余种杂病,其中不乏肝病乘肺的实例,如“石,气左升,腹膨,呕吐涎沫黄水,吞酸,暴咳不已,是肝逆乘胃射肺,致坐不得卧。安胃丸三钱(乌梅丸去桂、辛,加川楝、青皮)”(《临证指南医案》)。现代中医杂志中,也有数篇类似的治验报道。作者在从师临证中,也亲身经治过这类病症,此仅举一咳嗽病例,以示一斑。
  徐某,男,65岁,1989年3月15日诊。反复咳嗽数年,加剧半年。每次发病,咳嗽暴作,胸胁抽痛而左甚,伴有气从心下上冲胸咽,欲咳不已,心烦不寐,口渴而欲饮温,背寒而略少量黄痰。此次病剧,痰中带血,昼日寒战而手足厥冷,入夜发热则手足欲伸被外,至夜半则无汗热退。素有头晕、不欲食、便结。舌红苔白,脉数、中取弦、按之弱。前医以肝火犯肺而屡用苦寒清降,收效甚微。余以厥阴阴阳错杂、肝风内扰乘肺论,治以调和阴阳、酸收熄风、制肝而平肺,用乌梅丸改汤。重用乌梅30g,减轻热药,加川楝、枳壳各10g,服5剂。复诊:厥热除,咳痛减半,口渴、气冲、纳差也显减。守方再进7剂。三诊:诸症渐平,微咳、微晕、腰时坠胀,脉微浮稍数。厥阴已解,阴伤未复,以杞菊地黄丸滋水涵木而善后。
  总之,厥阴主方乌梅丸,重在用酸以敛肝熄风,佐苦辛甘而温清兼补,正可变通治疗肝风犯肺而寒热虚实错杂之证。无论咳嗽、哮喘、胸痹、上消等肺科诸病,若以肝肺同病而内有风象,疑寒疑热又似虚似实为基本特征者,皆不妨以此方化裁试治,或可取得出奇制胜之效。

转自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3141-1-1.html
作者: 经方中    时间: 2011-4-29 16:34
用五行生克解释乌梅丸不妥。
作者: gaogefei    时间: 2011-4-29 17:19
刘师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乌梅丸,姚荷生老先生指导的,姚老用乌梅丸出神入化。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1-4-29 19:08
"厥阴主方乌梅丸,重在用酸以敛肝熄风,佐苦辛甘而温清兼补,正可变通治疗肝风犯肺而寒热虚实错杂之证。无论咳嗽、哮喘、胸痹、上消等肺科诸病,若以肝肺同病而内有风象,疑寒疑热又似虚似实为基本特征者,皆不妨以此方化裁试治,或可取得出奇制胜之效"

  有理,  有案学习了,  谢谢!
作者: 一心    时间: 2011-4-29 21:29
好,真正的中医科研啊!
作者: 城里娃脑    时间: 2011-4-29 22:06
乌梅丸,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

我用这几个方时,只抓住两点:一是整体虚寒,二是局部实热.故温补与凉泻合一.在根据症状与体征区别用药.

这是辛苦学习思考临床总结出来的要诀,其实就这么简单!
作者: yiguiran    时间: 2011-4-29 22:49
5楼的中医思维不一般
这是绝大多数中医人很难具有的
佩服。。。。
作者: 宋高峰    时间: 2011-4-29 22:50
在下也曾师从刘英锋博士,刘博士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作者: anglo578    时间: 2011-4-30 07:54
引用第5楼城里娃脑于2011-04-29 22:06发表的  :
乌梅丸,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

我用这几个方时,只抓住两点:一是整体虚寒,二是局部实热.故温补与凉泻合一.在根据症状与体征区别用药.

这是辛苦学习思考临床总结出来的要诀,其实就这么简单!
.......
不错,学习了。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4-30 09:24
[quote]引用第5楼城里娃脑于2011-04-29 22:06发表的  :
乌梅丸,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

我用这几个方时,只抓住两点:一是整体虚寒,二是局部实热.故温补与凉泻合一.在根据症状与体征区别用药.

这是辛苦学习思考临床总结出来的要诀,其实就这么简单!
这可不简单!智慧的结晶。
作者: 黎小裕    时间: 2011-5-14 19:28
标题: 回 9楼(橘龙) 的帖子
呵呵,真传一句话
作者: mzb    时间: 2011-5-14 21:01
不错,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2-1-8 17:32
有益经验,谢谢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9 12:33
非常值得研究其中奥妙。。。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6-5-9 18:31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9 12:33
非常值得研究其中奥妙。。。

無量山人呀,
你想吃「烏梅丸」嗎?[s:190]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10 06:50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5-9 18:31
無量山人呀,
你想吃「烏梅丸」嗎?

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6-5-10 16:33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10 06:50
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s:187]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10 18:40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5-10 16:33

我说的是,乌梅丸不只是驱蛔药。。。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6-5-10 18:43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10 18:40
我说的是,乌梅丸不只是驱蛔药。。。

無量山人呀,
以前,你患過「蛔蟲病」嗎?〜[s:187]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10 18:45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5-10 18:43
無量山人呀,
以前,你患過「蛔蟲病」嗎?〜

小时候患过吧,那个时候,小孩子很普遍。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6-5-10 19:44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10 18:45
小时候患过吧,那个时候,小孩子很普遍。

我也患過呀。哈哈哈〜〜[s:187]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10 21:37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5-10 19:44
我也患過呀。哈哈哈〜〜

那也是很正常的。。。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6-5-20 00:35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10 21:37
那也是很正常的。。。

[s:187]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20 07:37
标题: RE: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5-20 00:35

[s:190][s:190]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