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上热下寒证治验案(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必江    时间: 2021-5-20 09:23
标题: 上热下寒证治验案(转帖)
  韩某,男,28岁,未婚。患者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2~3次。在当地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此为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处方:附子泻心汤:黄芩6g,黄连6g,大黄3g(沸水浸泡10分钟去渣),炮附子12g(文火煎40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药服3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抽搐消失。又续服3剂而病愈。

  人体的水火阴阳依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人,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持着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则在于上焦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徒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鞋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下薄其味而取其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泄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之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径《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李岩)



作者: 彦小青    时间: 2021-5-20 10:06
特征明显,效果显著,经方真好!
作者: 衡阳唐亚军    时间: 2021-5-20 12:35
好医案
作者: 怀海    时间: 2021-5-21 09:34
     上热下寒患者很多,治能真正有效的少,案例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引起上热下寒的原因很多,要想有理想效果,尚需继续探索。
作者: 怀海    时间: 2021-5-21 09:34
     上热下寒患者很多,治能真正有效的少,案例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引起上热下寒的原因很多,要想有理想效果,尚需继续探索。
作者: larry999p    时间: 2021-5-26 17:58
附子瀉心湯的醫案總是很難找,學習了!
作者: 摸索着    时间: 2021-5-31 23:09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此案潜阳封髓丹是否可行?但附子泻心汤是最简便的。学习了,谢谢!
作者: 15139381977    时间: 2022-5-15 22:34
真不错呀,确实是好案。附子泻心汤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案太难得了。

作者: 15139381977    时间: 2022-5-17 12:24
如果用肾着汤合三黄泻心汤如何?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