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打印本页]

作者: duanyulong123    时间: 2018-12-1 10:20
标题: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唐某,男,70岁,2018-6-11初诊,诉:心胸烦闷如窒尤以胸骨后为甚,常需开门窗透气以解烦闷,时有濒死感,发作无心悸胸痛,伴腹胀时反酸烧心,口干苦渴喜饮,头部胀痛,腰痛,小便频数 ,大便干结,手足冷,夜寐差,舌瘦而红苔润尖有瘀斑,脉沉细弦涩。既往有:胃食管反流病。在我院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胆囊息肉。就诊之时患者面色凝重、八字眉颇似“囧”字,患者所诉症状繁杂颇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感觉,而胸骨后滞涩感憋闷为栀子证,结合整体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2桂枝10茯苓18栀子10豆豉15大黄4生龙骨30生牡蛎30生姜15大枣8*3剂
6-12,患者诉症状无改善,颇有微词
6-13,仍未见改善
6-14早间在电梯遇到患者,患者诉昨日服完第三剂中药后感胸骨后滞涩及憋闷大减,昨日无憋闷欲死之感,睡眠可,口干苦减,仍小便频数,舌淡苔厚腻,余以其口干,小便不利兼有情志抑郁胸胁满予以四逆散合五苓散
柴胡12枳实12白芍12炙甘草6桂枝10茯苓18泽泻10苍术10猪苓10*3剂
6-17,患者诉服二诊方无寸效,再次感夜间烦闷,复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栀子豉汤
柴胡12黄芩10半夏15党参12桂枝10茯苓10丹皮10赤芍10桃仁10栀子10豆豉15生姜15大枣8生牡蛎生龙骨各15*5付


11-23患者因其老婆“急性胃肠炎”在我院输液治疗,顺道来我处,诉服中药后睡眠等症状极大改善,近期症状有所反复,再次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12-1 12:05

  饮食肥甘厚腻过量所致,病重药轻见效慢,柴胡半夏可以用到20克左右,大黄可以用到6克左右。

作者: DaneilChen97    时间: 2018-12-1 14:22
标题: RE: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12-1 12:05
  饮食肥甘厚腻过量所致,病重药轻见效慢,柴胡半夏可以用到20克左右,大黄可以用到6克左右。
...

同意前辈观点,可以加大柴胡与大黄用量,龙牡反而20左右便好。
但有效即是经验,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作者: 孙显金    时间: 2018-12-1 18:21
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会更神效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12-1 19:42
标题: RE: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12-1 19:44 编辑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1 14:22
同意前辈观点,可以加大柴胡与大黄用量,龙牡反而20左右便好。
但有效即是经验,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
  柴胡四两(60g) 龙骨 生姜切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各22.5g) 半夏二合洗(18g) 黄芩一两(15g) 铅丹一两半(22.5g) 大黄二两(30g) 牡蛎一两半熬(22.5g) 大枣六枚擘(15克)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渣。温服一升。
  {方证条文}: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有道理。
  原方柴胡大黄是用量最大的两味药,其它药的用量都比较小。
  此证的“核心病机”为“少阳痰热扰心”,是个“实邪为主、正虚为次”的证候,故治以“柴胡、大黄、半夏、铅丹“疏邪坠痰、通便泻热”为主,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起的是辅助作用。

  心胸烦闷如窒尤以胸骨后为甚,常需开门窗透气以解烦闷,时有濒死感,发作无心悸胸痛,伴腹胀时反酸烧心,口干苦渴喜饮,头部胀痛,腰痛,小便频数 ,大便干结,手足冷,夜寐差,舌瘦而红苔润尖有瘀斑,脉沉细弦涩。既往有:胃食管反流病。在我院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胆囊息肉
  患者的证候很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而有“胆囊息肉”表明“心胸症状”背后的病机为“少阳痰热扰心”,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胆心综合征”。


作者: duanyulong123    时间: 2018-12-1 22:09
标题: RE: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12-1 19:42
  有道理。
  原方柴胡大黄是用量最大的两味药,其它药的用量都比较小。
  此证的“核心病机”为“少 ...

谢谢前辈指导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12-2 10:35
标题: RE: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豉汤治疗胸烦憋闷案
duanyulong123 发表于 2018-12-1 22:09
谢谢前辈指导

  不敢当,医理泛谈而已,学习老师的实战验案。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8-12-2 10:52
  中医常说“肝火犯肺”、“胆热扰心”,西医1909年也提出“胆心综合征”的概念,1933年临床证明扩张胆囊可致心绞痛。
  个人认为这是因为足厥阴肝经的支脉上行过膈注于肺,足少阳胆经的别支也入胸、贯心、上挟于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据此不难理解为何少阳病会“口苦、咽干、目眩”。
  临床上肝胆疾病与心肺疾病有密切的关系。郝万山教授讲过这方面的临床经验。

======
  《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胆心综合征}
  1909年Babcock首先提出了胆心综合征(chole-heart syndrome)的概念。1933年,Mclemore等通过实践及临床证明,扩张胆囊可致心绞痛,认为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的结果,称之为“反射性心绞痛”。1977年,BNHOTPaⅡOB指出胆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的原因不仅具有反射性的特点,还受各种代谢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胆心综合征”之名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胆管、胆囊疾病的高发,胆心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少见,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倾向。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动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作者: lony    时间: 2018-12-2 11:25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