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695|回复: 4

[原创] 口酸的治疗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2506

积分

15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506
发表于 2017-7-26 0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夜雨寄北 于 2017-8-4 20:50 编辑

五味中医之口酸的治疗

有个病人,诉嘴里酸,别的什么症状都没有,舌脉不详。那么一个这样的病人我们怎么去考虑呢?

我们首先从最经典的《黄帝内经》来入手。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酸入肝,那么酸味就和肝息息相关。

然后我们来看各家理论对于口酸的理解
1《医学入门·口舌唇》:“肝热口酸而苦。”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肝热则口酸,用小柴胡汤加龙胆草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 "肝热则口酸,肝乘脾亦口酸."
《张氏医通·七窍门下·口》: "肝热则口酸……口酸,肝胆实热也."
清代何梦瑶《医碥》:口酸是肝热,用柴胡,黄连,龙胆草,逍遥散,越鞠丸
2陈无择《三因方》“宿食则酸”
3《医学正传》:“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
4唐容川《血证论•口舌》“口酸是湿热,观炎天羹肉过夜则酸,便知酸是湿热所化。葛根黄芩黄连汤加防己、茵陈、木通、滑石、花粉、云苓治之,或苍术、黄柏、黄连、吴茱萸亦治之。”

总结来说就是肝热,宿食,脾胃气弱,湿热。还有两个或三个病机都有的情况。
从教材来看:
〈1〉肝热
临床表现:口酸口苦,甚则口舌生疮,胸胁满痛,性急易怒,或面赤眩晕,心中懊恼,大便干,小溲黄,舌苔薄黄,舌偏红,脉弦稍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加减。
肝火犯胃用左金丸。
〈2〉饮食内停
临床表现: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痞闷胀满,大便或结或溏而腐秽,或便下不爽,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气。
方药: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
〈3〉脾虚肝乘
临床表现: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脘胁隐痛,纳谷不香,食后脘痞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细弦或弦缓。
治法:健脾和胃,兼以平肝。
处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另外就是唐容川说的湿热类型,葛根芩连汤或二妙散加减。如果肝经湿热也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热型,尤其是肝火犯胃的口酸最常见,口酸的治疗,左金丸最常用。最后这个口酸病人考虑先按肝火犯胃治疗,用的中成药左金丸,服后一段时间回访,患者诉口酸已愈。

下面来学习一些关于口酸的病案。
①石冠卿治李某,男,41岁,1982年10月初诊。患病1年余,咀嚼食物则口酸,但无吐酸和胃中嘈杂,不咀嚼食物则口无酸感,愈嚼愈感口酸,严重影响食欲,周身困倦,在本县治疗数月无效。来我院求治。诊其脉弦数无力,舌质淡,苔薄黄。证属肝郁乘脾,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上泛而口酸。以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上方服用6剂,口酸基本消失,仅在进食时略有酸味,睡眠不安,易急躁。此为肝郁伤阴,神不守舍,上方去白术、茵陈加炒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继服10剂病愈。

②蒋健治张某,男,61 岁.初诊.主诉: 口酸15 d,纳差,无脘腹痞胀,大便正常,舌淡红,苔中黄腻,脉弦滑.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予枳实导滞丸加味.药物组成: 枳实 12 g,制大黄6 g,黄芩12 g,黄连6 g,泽泻12 g,茯苓 12 g,神曲 12 g,木香 12 g,槟榔 12 g,莱菔子 12 g,鸡内金 12 g.日 1 剂,水煎服,共 10 剂.此后患者一直未来就诊,后因他病来诊时随访得知: 当时服上药后,口酸即消,至今未发。

③蒋健治徐某,女,80 岁
主诉: 每于夜半自觉口酸、口苦、口干,伴有头晕,纳呆,便秘,大便 3 ~4天1 行,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消食导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 栀子 12 g,黄芩 12 g,柴胡 12 g,生地黄30 g,当归 15 g,泽泻 12 g,车前子 15 g,制大黄 10 g,神曲12 g,焦山楂 12 g,莱菔子 15 g,木香 12 g,槟榔 12 g,川芎20 g,羚羊角粉( 吞服) 0. 6 g,白蒺藜 12 g,麦门冬 15 g.日 1剂,水煎2 次共取汁 300 mL,分 2 次口服,共 7 剂.
二诊,口酸、口苦减大半,纳增,大便通畅,1 日 1次,舌脉同上.原方去羚羊角粉、白蒺藜、麦门冬,再予7剂。
三诊,口酸、口苦已去九成,纳开,大便日通,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上方再予 14 剂。
四诊,口酸止,口苦仅限于晨起,大便畅,舌脉同上.药物组成: 栀子 12 g,黄芩 15 g,柴胡 12 g,生地黄12 g,当归 12 g,泽泻 15 g,车前子 15 g,神曲 15 g,制大黄10 g,决明子 30 g,14 剂。
后随访,口酸未再发作。

当然还有一些少部分情况,如脾胃虚寒证的口酸,寒热错杂证的口酸。这些患者往往伴随这些证型的其他表现,临证不可执一而语。
如伤寒论157条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一些寒热错杂的痞证病人口酸臭还需考虑为干噫食臭,用生姜泻心汤。






上一篇:虚人感冒之柴胡桂枝汤证
下一篇:导赤散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7-26 2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口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7-26 21: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7-26 21: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8

积分

86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8
发表于 2017-7-28 14:55:48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0:45 , Processed in 0.07240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