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019|回复: 1

方海拾贝(修订)之四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12-12 15: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69.甘姜苓术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的作用。
【方证要点】腰以下冷重酸痛,小便频数。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治剂,但须伴有浮肿、便溏、疲倦、口中多清涎,饮食如故,舌质淡、苔白腻或滑或厚,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炙甘草5g,白术15g,干姜20g,茯苓20。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本方来自于甘草干姜汤加味而成。茯苓白术并用,故反治小便自利。干姜重用伍苓术反更治湿痹,因本方能治肾着而腰以下冷痛,故又称肾着汤。腰冷重为本方的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等证均有验。
【适证加减】乏力、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浮肿多汗者,合防己黄芪汤;恶寒无汗、关节疼痛者,合麻黄汤;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者,加人参;心功能不全者,加桂枝;腰背关节疼痛严重,并有恶寒、腹泻、四肢厥冷、脉沉者,加附子;血虚者,合当归芍药散。
【体质特征】体型肥胖,平素身困体重,腰部多松软、冷重,全身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易汗出,分泌物多,清稀不臭。
【适用疾病】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盆腔炎、妊娠浮肿、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湿疹、皮炎、肛瘘、遗尿、尿失禁、自汗、盗汗、厌食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及对肠管有轻微兴奋作用。
【注意事项】火热型体质慎用。本方应用时一般不得删减其中任一药物。
070. 薯蓣丸
里虚兼挟外邪证治剂,具有温中健胃,滋阴补血,疏风散邪的作用。
【方证要点】慢性病见消瘦、神疲乏力、贫血貌、微有寒热。
上述证候即本方主治,但须兼纳食减少,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自汗咳嗽,腰背强痛,骨节酸痛,肌肉麻木,舌淡苔薄,脉虚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山药30g,当归10g,桂枝10g,神曲10g,熟地10g,大豆黄卷10g,炙甘草6g,生晒参10g,川芎10,白芍10g,白术10g 麦门冬15g,杏仁10g,柴胡10g,桔梗10g  茯苓10g,阿胶10g,干姜10g,白蔹10g,防风10g,大枣3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00ml;再中水800 ml左右,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200ml,与前次的400 ml混合,取汤液600ml,分42日温服。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期服用。
【方药巧记】胶麦八珍曲枣姜,药丸建中缓补良,柴防梗蔹杏枝卷,疏风散邪合成方。
八珍,指八珍汤,为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四君子汤:白术、甘草、茯苓、人参,可用顺口溜“白老夫人”记住;四物汤:川芎、熟地、芍药、当归,可用顺口溜“兄弟要归”记住。
【胡老点拨】本方重用薯蓣、大枣、甘草补中之虚,又用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理中之气,虚劳诸不足,以建中最为重要。另以当归、地黄、川芎、芍药、麦冬、阿胶补血滋阴,以桂枝、曲、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解风气诸邪,炼蜜为丸,治宜缓图也。本方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气血俱不足者,虚劳体弱,最易感受外邪,虚邪相搏,久难自已,既不可峻补其虚,更不可着意驱邪,这种情况,惟有以本方补虚却邪缓缓图治。
【体质特征】体形消瘦干枯,贫血貌,疲惫乏力,头晕眼花;多伴有低热,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骨节酸痛,容易感冒,大便易不成形,舌淡嫩,脉细弱。多见于高龄老人,肿瘤手术化疗以后、胃切除后、肺功能低下、大出血以后、极度营养不良者。
【适用疾病】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后、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慢性胃肠病、结核病、肺结核、肺癌、矽肺、肺气肿、肌肉萎缩、高龄老人营养不良、老年性痴呆、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早期、产后受风、虚人长期反复感冒等。
【药理研究】具有提高免疫力、强壮、补血、健胃、祛痰、镇咳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药作用较缓,可做成丸药用于慢性病患者的体质调理。岳美中先生认为,凡一切慢性衰弱病均可使用,但服药时间要长,每一疗程总要23个月以上。

十二、附子类方
071. 四逆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厥逆,呕吐,下利清谷。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不喜冷性饮食,或小便频数、身有微热,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制附子15g,干姜10g ,炙甘草10g。以水11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将赋。联想:甘姜附。
【胡老点拨】本方即甘草干姜与干姜附子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附子偏于治下,用治下利;干姜偏于治上,用治呕吐。二药合用,彻上彻下,无处不温,古人云“附子得干姜而治寒”,温中回阳作用强。本方以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为辩证要点,常用于霍乱、吐泻等急性传染病、瘟疫出现的津液虚里寒甚证,也用于一般急性津液大伤出现里虚寒甚四肢厥逆,而呈现心衰循环衰竭者,在古代是常用的急救方药,在现代仍有其在急救上的优越性。
【适证加减】大吐、大泻、大汗及大出血者,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出血或心下痞复恶寒、疲倦、面色发暗者,合三黄泻心汤。
【体质特征】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喜热饮等。
【适用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及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肝硬、慢性胃炎、胃溃疡、霍乱、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病、顽固性头痛、前列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重症肌无力、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闭经、阳虚发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阳痿、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药理研究】强心、抗心律失常、扩血管、提高耐缺氧能力、抗休克等。
【注意事项】面色红润、口臭声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滑有力、舌质红瘦、苔焦黄或黄腻者,慎用本方。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要长。
072.附子汤
里饮寒证治剂,有散寒、祛饮、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厥冷,背恶寒,脉沉而微细。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不干、不苦、不渴及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因为口中发干、发苦、发渴为内热之证,不可使用附子;小便若利,便无湿邪,不可使用茯苓、白术。
【组成用法】附制子30g,茯苓30g,人参15g,白术40g,芍药30。以水1000ml先煎附子至600ml,再入余药同煎至200ml,分l2次温服。
【方药巧记】妇人服白药。联想:附人茯白药。
【胡老点拨】方中苓术利小便,伍以附子并解痹痛。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此治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骨节痛、或腹挛痛者。虚寒痹痛多有用本方的机会,依据经验,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有良效。
【适证加减】胃脘自觉有冷气者,加干姜。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面色晦黯或有轻度水肿。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心下痞硬,腹痛腹泻,小便不利,口淡不渴,舌胖大苔滑、齿痕,脉沉细无力。如果检测血压,多见血压低,心功能与肾功能可能低下。
【适用疾病】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梨状肌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颈肌筋膜炎、尺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肥大性腰椎炎、变形性膝关节炎及肺癌骨转移等。内耳眩晕症、老年性震颤、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子宫脱垂、带下病、阳痿、遗尿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抗血小板聚焦、镇痛及抗炎等作用。
【注意事项】口苦,口渴,口干,喜冷,脉浮者,均不可使用本方,恐兼表证和热证。张仲景还用本方治疗妊娠六七月胎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不过要注意:本方适用于妊娠晚期,而在胎儿处于分化阶段的妊娠早期是不可应用本方的。
073. 真武汤
外邪内饮阴证治剂,有温阳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微热而恶寒,头晕头痛,心下悸,身瞤动、或振振欲擗地。
2四肢沉重疼痛,腹痛,自下利,或咳、或呕、或不下利。
上述两项均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不多,或腹中有水声、浮肿,不喜冷性饮食,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制附子15g,白术15g,白芍或赤芍20g,茯苓20g,生姜15g或干姜10g。以水15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副将拎白药。联想:附姜苓白药。
【胡老点拨】方中茯苓、白术利小便,伍以附子并解痹痛。生姜健胃止呕,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本方治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也。本方于附子汤去人参而加生姜,也治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而呕者。本方为水气陷于阴证的治剂。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呕者,均为其应用本方的重要依据。参照以上证候,可适证用于痿痹为手足痿弱,无力运动的疾患。、麻痹、浮肿等病。
【适证加减】口渴、小便不利、浮肿,合五苓散;自汗,合并糖尿病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者,合济生肾气丸;甲减、腹胀、畏寒者,加麻黄、甘草;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者,加人参。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舌胖大苔滑、齿痕,脉沉细无力。或浮肿,或腹泻,或小便不利,或心悸震颤,或头晕欲倒等。大多患有大病重症,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
【适用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梅尼埃综合征、肝硬化腹水、胃下垂的胃液潴留、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的盆腔积液、带下过多、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肾盂积水、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高血压病、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震荡后遗症、老年性震颤、摆头运动症、肌束颤动症、大量氯丙嗪所致的椎体外系症状、面肌痉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导致的手抖、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三叉神经痛等。
【药理研究】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改善微循环,中枢性镇痛,增加胃液分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凡是喜冷,口渴舌燥,及无水气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74.大黄附子汤
里寒实证治剂,有散寒、通便、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偏于身体一侧剧痛,或腹冷剧痛、便秘,四肢不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腹痛拒按,或发热,舌质坚老、舌苔白腻而较干,脉紧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证“或发热”一症,非里热证、也非表热证,而是久寒阴盛,向外迫散体热所致。
【组成用法】大黄10g,附子30g,细辛10g。以水150ml,先煎附子1小时,再放入细辛、大黄,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将军负心。联想:大黄附细。
【胡老点拨】方中附子、细辛性热祛寒,大黄攻下,与附子、细辛相伍,可下寒邪,为温下之法。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身体那一部位,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结聚所致,用之均验。寒疝腹痛,有宜下者,本方也有效。
【适证加减】下肢一侧痛、脚挛急者,合芍药甘草汤;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易肌肉酸痛、反应迟钝者,合葛根汤;汗出而肿、手足麻木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脸红、腰背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紫暗者,合桂枝茯苓丸;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发热疼痛者,合大柴胡汤。
【体质特征】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剧痛难忍,便秘。常伴有自觉恶寒、手足厥冷,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等。
【适用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肠梗阻、腹股沟疝、胁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心绞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睾丸炎、外伤性睾丸炎、附睾结核、龋齿疼痛、牙周脓肿、扁桃体炎。咽部脓肿、麦粒肿、解膜炎、结膜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肾上腺素功能系统的能力,增加心肌组织细胞缺氧能力,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降低脑组织的缺氧量,显著推进肠运动等。
【注意事项】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小时以上,同时,配合生姜更好。
075.乌梅丸
半表半里虚寒证治剂,有调和寒热、驱虫、止利的作用。
【方证要点】
1)消渴,气上冲胸,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则吐蛔。
2)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
3)虚寒久利,大便稀溏或泻下黏液。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上热下寒,寒多热少,舌质偏红、苔黄白相兼,脉微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呕吐、心烦、或口苦、目赤属上热;腹痛、下利、四肢厥冷属下寒。
【组成用法】乌梅20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0g、当归15g、附子10g、蜀椒10g、桂枝15g、人参15g、黄柏10g。作丸剂时可按古法制丸,或用现代方法炼蜜为丸。成人每次服20g左右,儿童酌减。病情急者多作汤剂,汤剂一般不用蜜及醋。
【方药巧记】五星蜀将桂伯恋子孙归。联想:乌辛蜀姜桂柏连子参归。
【胡老点拨】本方集干姜、附子、细辛、蜀椒辛温驱寒,温里温下;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桂枝降其冲气。妙在主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姜、椒的过于辛散。此是治半表半里虚寒证,为里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治剂。酸苦辛甘并用,亦是驱虫的妙法。半表半里阴证为三阴之一,阴不得有热,少阴在表,太阴在里,皆邪有出路,故皆无热症。半表半里阴证则邪无直接出路,故易郁久化热,呈现虚寒为本,虚热为标的上热下寒证。本方即治疗这种寒热错杂证。本方证常见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慢性肠炎等病,适证应用,疗效颇佳。
【适证加减】久利不愈者,去黄柏、人参、桂枝,加肉桂;呕吐明显者,加旋覆花、陈皮;腹痛明显者,加木香、川楝子。
【体质特征】体质呈现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血失调寒的虚弱状态,舌偏红、苔黄白相兼。既有手足厥冷、畏寒、冷汗出、大便溏泻等寒证,又同时有心中烦躁、目赤,口苦、小便黄等热证。
【适用疾病】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钩虫病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等;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青光眼、美尼埃综合征、口疮、化脓性中耳炎等;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癔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白癜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肺炎、糖尿病、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失眠、多发性直肠息肉、妊娠恶阻、慢性盆腔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痛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麻醉蛔虫、促进胆汁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注意事项】凡单纯寒证或单纯热证之消渴,气上冲,吐蛔,久利等,均不可使用本方。证虽寒热夹杂,但热证偏盛者,亦须适当加减,不可照原方服用,因方中热药较多。
076.乌头汤
表邪里寒证治剂,祛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骨节肿痛甚剧,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肢体困倦,或绕脐痛甚、发作有时、使人阴缩,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或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g,制川乌头10g,黄芪10g,芍药10g,炙甘草10g,白蜜30 ml。以水300ml煮前五味,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100ml,去滓,加白蜜再煎之。服70 ml
【方药巧记】邬老骑白马哟。联想:乌甘芪白麻药。
【胡老点拨】本方主用乌头煎,合以麻芍芪草发汗解表药,故与乌头桂枝汤同属里寒外邪的治剂,不过此用麻黄治肢节肿痛。乌头有毒(尤其草乌),必须依法蜜煎。乌头桂枝汤后谓“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煎及本方虽未明言,亦不例外,可见是经常瞑眩的峻药,用时当慎,并宜详告病家。
【适证加减】无表证而绕脐痛甚、发则冷汗出者,去麻芪芍草,名大乌头煎;腹中剧痛、关节剧痛不肿者,去麻、芪、加桂枝、生姜、大枣,名乌头桂枝汤。
【体质特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声音低微,皮肤干燥;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水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舌淡苔白。
【适用疾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丧生、腰肌劳损、椎管狭窄、肠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病症。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乌头煎、乌头汤、乌头桂枝汤三方,均以乌头煎为主药,若只寒气内盛而腹中痛者,为乌头煎证;若兼外邪而身体疼痛或肢节痛者,则宜适证选用乌头桂枝汤或乌头汤。要注意:乌头汤主关节肿痛兼有无汗之表证,而乌头桂枝汤主关节痛而不肿兼有汗出之表证。

十三、半夏类方
077. 小半夏汤
心下支饮证治剂,有止呕、健胃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心呕吐,或咳嗽痰多质稀。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发热、胸痛腹痛、便秘等证候,同时伴有不渴,或饮食不得下咽,或口多清涎,或心下有振水音,胸膈胀满,苔白滑或白腻、较厚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制半夏30g,生姜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指征。本方还能治哕,但也仅限于水饮冲逆之为证,否则非其所主。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也是饮气逆迫所使然,使用本方亦验。
【适证加减】恶心甚,胃中感觉特别不适者,多用生姜;呕吐甚者,加量半夏;慢性病、久病里寒较重见干呕,吐涎沫者,去生姜、加干姜,名半夏干姜散;心下痞、眩悸,或舌胖有齿痕者,加茯苓,名小半夏加茯苓。
【体质特征】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肤色滋润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倾向,多疑,经常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适用疾病】妊娠恶阻、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扭转、胃痛、胃炎,胃次全切除术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因放化疗引起的呕吐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等呼吸道疾患见咳嗽痰多、胸满恶心者可以使用本方。
【药理研究】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消除幽门水肿,解除胃痉挛等作用。
【注意事项】第一,适合于小半夏汤治疗的患者属敏感体质,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也敏感,所以初诊时用量不得太大,制半夏和生姜各10g为宜,随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剂量。第二,半夏小剂量降逆止呕,大剂量则起到安神作用。吴鞠通也有一两降逆,二两安眠的经验之谈。用于催眠时,制半夏用量可逐步加大至60g。第三,半夏有毒,已成共识。半夏的毒性,是指新鲜生半夏外面—层滑涎而言。当年仲景所用很可能是生半夏。姜与半夏配伍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协同增效。临证在用小半夏汤时既要根据病情逐步调整半夏的用量,也不可忽视生姜的用量。目前临床上用的半夏多为炮制,只要认证准确,配伍生姜,并逐步加量,大剂量使用也不必虑其中毒。第四,半夏止呕,是针对高温煎煮后的半夏而言的。而经低温处理的半夏流浸膏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所以,半夏一定要煎煮透。
078. 大半夏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健胃、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半夏30g,人参10g,白蜜40毫升。以1000ml蜜调匀,内二味,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煎取300ml2次温服。
【方药巧记】蜜拌人参。联想:蜜半人参。
【胡老点拨】方中半夏下气逐饮,人参补中益气,复用白蜜助人参以安中,同时又解半夏之毒,故此方治胃虚有饮、宿食不化而呕吐者。小半夏汤证不食亦吐,甚者食不得下。而大半夏汤证,食后则吐,不食则不吐。二方主要鉴别点是本方证有心下痞,《外治秘发》谓本方治呕,心下痞硬者就是对药物主治的说明。
【适证加减】虚喘者,加麦冬、五味子、胡桃肉。
【体质特征】久病年高,精神萎靡,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心下痞硬,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大便干燥难解,呕吐涎沫,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适用疾病】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水肿、痉挛、狭窄)、胃癌、胃扭转、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妊娠呕吐;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声音嘶哑等病兼见恶心欲呕或呕吐等。
【药理研究】具有健胃、镇静、镇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治疗食入即吐,食饮难入之症,服法上应有所讲究,先服一小汤匙,如服后吐,继续服一小汤匙,一般56次后就不吐。服药后不可立即饮水或吃食物,也不宜卧床,多讲话,当静坐约半小时。
079.半夏散及汤
表虚咽痛证治剂,有解表、祛痰、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咽中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表虚证,口不渴,咽部不红不肿,或红肿比较轻微,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药巧记】夏之草。联想:夏枝草。
【胡老点拨】半夏辛温,降逆化痰,《神农本草经》说: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合于桂枝甘草汤中,则可知是治疗桂枝甘草汤证的咽喉肿痛,或痰涎多者。咽痛以急性发作常见,也有慢性发作者。多见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当出现表虚表,更切说呈现桂枝甘草汤证时,也用本方。临证要注意,小柴胡汤证的咽痛也常见,应细审属何方证。
【适证加减】虚寒性化脓者,加桔梗、诃子肉;咽中干痛,声音嘶哑或失音而表证不明显者,去桂枝、甘草,加鸡子清、苦酒,名苦酒汤。
【体质特征】发病前均有受寒史,舌质淡嫩或暗淡,苔薄湿润,口不渴,服用寒凉药不效反加剧,小便清长。
【适用疾病】急慢性咽炎、咽喉炎、扁桃体及周围炎、感冒所致的声带水肿、声带小结;急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
【注意事项】津液不足的咽燥干痛者忌用半夏散及汤,宜用苦酒汤。苦酒汤煎服法:制半夏1020g,水一碗煎20分钟左右,去滓,入米醋60毫升,待半冷时加入鸡子清二个,搅拌溶合,少少咽之,每日一剂。
080.半夏厚朴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上述各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恶心、不食欲,或躯体感觉异常,或腹胀,舌苔偏厚腻、白腻、口内黏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本方证。
【组成用法】姜制半夏20g,茯苓20g,川朴15g,苏梗15g 生姜15g。以水13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4次温服。
【方药巧记】苏朴服小半夏汤。联想:苏朴茯夏姜。
【胡老点拨】方中半夏配伍生姜、茯苓即是小夏加茯苓汤,可下气、逐饮、止呕,另以厚朴、苏叶消胀行气,如以苏子代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本方所治者类似现代所言梅核气。以痰饮气结所致胸满、咽堵,咳逆为辩证要点。与茯苓饮合方,则可治疗胃虚停饮而胀满不欲食者。张仲景用本方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但此证不限于妇人,男人也多有。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神经官能证均有良效。曾治一年老妇人,经常冒眩,发则但卧不能起,胸闷咽塞,不进饮食,口舌干燥,与本方加生石膏获速愈。又本方开胃进食、消胀止呕,用于胃病的机会亦多。若表解后咳而咽喉不利者,半夏厚朴汤加杏仁三钱、栝楼一两、陈皮六钱、桑白皮三钱亦有捷效。
【适证加减】痰多呕甚或惊恐、焦虑、失眠严重者,重用半夏、生姜;眩、悸、小便不利或水肿,或胃内振水音者,重用茯苓;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者,重用厚朴;咽炎呛咳者,加桔梗、甘草;失音声嘶者,加栀子、连翘;小儿厌食症,加枳壳、麦芽;胸闷、腹胀、四肢冷、便秘者,合四逆散;失眠、眩悸者,合温胆汤;虚烦不得眠者,合酸枣仁汤;腹痛腹泻者,合黄芩汤;焦虑失眠、腹胀满者,合栀子厚朴汤;腹满不欲食者,合外台茯苓饮;呼吸道疾病常与小柴胡汤合用。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
【体质特征】半夏体质(见小半夏汤)。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咽炎、扁桃体炎、食道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婴幼儿营养不良、夏季感冒、急性肾炎等。
【药理研究】镇静,抑制喉反射,抑制运动。
【注意事项】适用本方者的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紫苏,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又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药液色较淡。
081.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饮内停证治剂,有利尿、治眩、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头痛、眩晕、头重压感。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的证候,同时伴有恶心欲吐,或泛吐痰涎,或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舌苔白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若眩晕头痛而见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四肢厥冷,浮肿明显者,宜用真武汤。
【组成用法】半夏12g,白术12g,天麻10g,茯苓12g,陈皮5g,甘草3g,生姜10g,大枣10枚。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白天找二陈。联想:白天枣二陈。
二陈,指二陈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甘草。可用顺口溜“老陈服小半夏汤”记住。
【方义解析】本方为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大枣而成。二陈汤主治湿痰咳嗽,半夏与天麻,是历代医家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故本方主治与“痰饮”有关的眩晕头痛者。临床上以旋转性眩晕、如坐舟车之中,伴有泛恶呕吐、舌苔白腻、脉滑为应用要点。
【适证加减】眩晕甚者,加白僵蚕、胆南星;浮肿、怕风、有汗者,加黄芪;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者,加党参。
【体质特征】痰湿体质。体形肥胖,肌肉松软,有浮肿倾向 ,或经常浮肿,或易出汗,或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较大,苔腻或微黄腻,脉弦滑等。
【适用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衰弱、贫血等。
【注意事项】本方适用于胃虚停饮所的眩晕者,对于津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本方。
082.干姜半夏人参丸
里虚寒饮证治剂,古代妊娠恶阻用方,有理中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呕吐不止,或干呕频频。
上述证候即为本主治,但须伴有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干10g,人参10g,半夏15g。共研细末,以生姜汁及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3服。若作煎剂,可于上药加生姜10g
【方药巧记】干姜半夏人参汤,勿忘一味加生姜。
【胡老点拨】本方合小半夏汤和半夏干姜散为一方,逐饮止呕俱较有力,复加人参则更含有理中汤意,故治呕吐而心下痞硬者。丸药效缓。但施于妇人妊娠恶阻,反较稳妥。后世方家多谓半夏害胎,干姜为热药妊娠尤当禁用,但常以本方治此证屡验,并无一失。但本方并不只限于妊振恶阻,凡有此证即使男人亦宜用之。
【适证加减】腹胀,大便清稀不臭,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者,合理中汤;胃热恶阻者,去干姜、加青竹茹、陈皮、茯苓、麦冬。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倦怠嗜卧,病程较长,形体日渐消瘦,腹部软弱,口淡无味,食则呕吐,尿清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缓滑无力。
【适用疾病】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药理研究】具有健胃、止呕的作用。
【注意事项】胃热恶阻者,不可服原方,宜加减使用。
083.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生半甘人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补中、消胀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胀满而喜按喜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食欲不佳,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腹胀时减,复如故,或痰涎,或呕逆,苔薄白或厚腻或白滑,脉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泄后、吐后、术后、产后等虚性体质常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组成用法】厚朴25g,生姜25g,半夏15g,炙甘草5g,人参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本方于生姜半夏汤加大量厚朴以消胀满,加甘草人参以补中虚,故治生姜半夏汤证腹胀满而中气虚者。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并无腹水,因腹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苔薄白润。乃与本方,连服十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
【适证加减】呕吐下利、涎唾多而清稀者,合理中汤;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精神疲惫,肢软无力,食后腹胀、食后欲寐、矢气频频无臭味、肠鸣常作、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排便不畅、平时食凉物则便溏或便意感强,心下不硬而膨大、饱满,苔薄白或腻等。
【适用疾病】以腹部胀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功能性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肝硬化腹水,妊娠恶阻等。
【药理研究】具有松弛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增强免疫等作用。
【注意事项】舌瘦红,少苔或无苔,舌面干燥者,虽有腹胀满,也要慎用本方。腹胀拒按、脉有力者及喜冷者均不可使用本方。本方厚朴用量为八两,人参用量为一两,两者之比为81。但人参再少也必用,这是虚胀的治疗原则。厚朴与人参同用治虚胀最为有效。
084.旋覆代赭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健胃,镇逆除痰的作用。
【方证要点】噫气频作,心下痞硬。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反胃噎食,不喜冷性饮食,脉虚或兼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噫气,有两种解释,一为嗳气,俗称“打饱嗝”;一为呃逆,也就是膈肌痉挛。证之近代实践,似以后者为妥。
【组成用法】旋覆花10g(包),人参6g,生姜15g,代赭石3g,炙甘草10g,半夏15g,大枣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旋覆花极轻,布包后在药锅里常常浮在水面上,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最好旋覆花和代赭石同包煎煮。
【方药巧记】戴花下人炒姜枣。联想:代花夏人草姜枣。
【胡老点拨】方中旋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石镇虚逆,半夏、生姜降饮逆,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故此治胃虚有饮而有诸呕逆症者。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证,呕哕噎嗝诸证本方亦有良效。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疼痛反酸、噫气而大便秘者亦验,若大便偏稀,可换用茯芩饮。
【适证加减】心下痞硬、疼痛反酸、噫气而大便秘者,加乌贼骨。
【体质特征】体质多虚弱,心下痞硬,或伴有疼痛;噫气病程比较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或四肢无力,或困重;便秘,用大黄等泻剂却腹痛、里急后重;舌偏淡、苔白略腻。
【适用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肝炎、膈肌痉挛、妊娠呕吐等;幽门梗阻、贲门痉挛、食管癌、胃癌等;手术后的呃逆、重病恢复期见有纳呆、心以下痞硬、形体消瘦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梅核气等。
【药理研究】具有促进胃排空,促进胃动力,促进小肠推进,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流等作用。
【注意事项】有喜冷恶热的热证者,大便硬、腹拒按的实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代赭石用量少则化痰降胃气,用量大则可通泻大便,而易伤胃气。所以治疗胃虚痰阻的嗳气不除,代赭石用量仅是旋覆花用量三分之一即可,但如果呃逆不止,也就是膈肌痉挛,代赭石就需要适当多用一些,用量要大于旋覆花,以加强重镇降逆的效果。方中生姜用至五两,处方时切不可顺手以“三片”代之。另外,对于体质虚弱之人,最好选用人参而不用党参。
085. 温胆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除烦、止呕、镇静的作用。
【方证要点】精神不安定,易惊恐、心慌、失眠、多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口苦口黏,舌苔腻或滑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生姜15g,大枣1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二陈只找汝。联想:二陈枳枣茹。
二陈,指二陈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甘草。可用顺口溜“老陈服小半夏汤”记住。
【方义解析】本方于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加竹茹、陈皮、枳实、大枣、甘草而。竹茹止呕除烦,陈皮、枳实善消脘腹痞胀痛,大枣、甘草健胃。故此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又见脘腹胀痛,心烦失眠、或易惊者。临床对有强烈精神刺激诱因,见失眠多梦,且多噩梦者,本方最为效果。
【适证加减】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焦虑及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而脉不滑、舌不红者,合酸枣仁汤;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嗜睡、脉缓、乏力者,加麻黄;头痛、眩晕、抽动者,加天麻;肌肉痉挛、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体质特征】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好,面部皮肤比较油腻。主诉较多,自觉症状严重,多诉说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尤其是多噩梦,易惊,恐惧感;患者多有白大衣性高血压、恐高、晕车等。
【适用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症、心律不齐、性功能障碍、产后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神经症、假性近视、弱视、小脑萎缩、精神分裂症、幻听,白大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症、肥胖症、癫痫、偏头痛、帕金森病、抽动症、梅尼埃综合症、口臭、舌痛、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厌食、小儿癫痫等。
【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精神病、抗衰老、抗溃疡、对化疗药物降毒增效、抗心肌缺血、降脂等作用。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病性。

十四、黄芩黄连类方
086. 黄芩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清热燥湿,止痛止利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痛泄泻,或痢疾。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身热喜冷,肛门灼热,或泄利后重,舌红苔黄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芩15g,芍药15g,甘草10g,大枣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黄捎枣。联想:甘黄灼枣。
【胡老点拨】方中黄芩清热除烦兼治热利,用为主药。甘草、芍药治腹挛痛且缓急迫,大枣安中,故本方治下利有热、腹挛痛而急迫者。“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172)。即太阳病之发热恶心寒与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同时出现,称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此合病自下利者,宜黄芩汤。本方证多见于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则以白头翁汤或白头翁加大黄汤为宜。
【适证加减】腹痛拒按者,加制大黄;腹泻、烦热者,加黄连;出血多者,加阿胶;呕吐者,加半夏、生姜。
【体质特征】肌肉较坚紧,唇红舌红目红,烦躁身热,失眠多梦,或溃疡周边红肿、淋巴结肿大者,或腹痛、腹泻、小便灼热、月经淋漓者,其人黏膜易于充血发炎,如有出血则血色多鲜红而质地黏稠,舌红唇红,脉数数。
【适用疾病】痢疾、急性肠炎、溃疡性结炎、g罗恩病、直肠炎;肛裂、痔疮、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月经过多、痛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缓解平滑肌痉挛等折作用。
【注意事项】倦怠,脉沉缓者慎用。一切喜热性饮食的寒证泻痢者,绝对禁用。
087. 三物黄芩汤
里热合并血虚血热证治剂,有解热除烦,养血凉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灼热、或肿胀、或瘙痒、或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入夜尤甚,倦怠,头不痛,口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苔薄而少津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芩15g,苦参15g,生地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三物黄芩汤,苦参生地镶。
【胡老点拨】方中三物均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同时黄芩、苦参二药还能燥湿。由于生地的用量独多,故尤宜于有发热心烦之血证。《金匮要略》载:“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二十一)。本方与小柴胡汤列在一起,其主要意义是,产妇患草褥初可是小柴胡汤方证,不久便传阳明呈里实热,并因失血多还出现血虚血热,因此在用黄芩苦参清热的同时用大量的生地养血凉血。虚劳及诸失血后多见此证,宜注意。本方全是苦寒清热凉血药,如胃虚者不宜服用。
【适证加减】口腔溃疡者,加茜草,甘草;皮肤湿疹者,加苍术、薏苡仁、地肤子、白癣皮;子宫颈炎者,加牛膝、黄柏。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身体烦热、手足肤色红、甚则灼热疼痛、入夜尤其;倦怠、唇舌干燥、口渴欲饮;舌质红而苔薄燥。
【适用疾病】产褥热,肺结核、灼热足综合征,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红斑性肢痛症、冻疮、荨麻疹、顽癣、阴痒、阴肿等出现手足烦热时用本方。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注意事项】浅田宗伯经验,治妇人血证头痛也有奇效。苦参味浓极苦,脾胃虚弱之人有难以下咽之感,若服后胃内不适,心下痞闷,可改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
088. 白头翁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
【方证要点】大便赤痢,里急后重。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恶热,渴欲饮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沉或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柏10g,黄连10g,白头翁10g,秦皮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白头翁脸皮白。联想:白头翁连皮柏。
【胡老点拨】方中四物均属苦寒收敛药而有除热烦、止下利等作用,白头翁更能逐血止痛,合以为方,故治热利下重、心烦腹痛者。
【适证加减】里急后重者,宜更加大黄;便血者,加阿胶;所下皆是血水者,加甘草、阿胶,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见少阳证者,合大柴胡加石膏汤。
【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健,面红有油光,身热,心烦、或心悸、或失眠,口渴,心下痞、腹痛,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坚老而红,苔黄或腻,脉沉或数。
【适用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炎症。结膜炎、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痔疮、黄水疮、淋巴结核、癔病性震颤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解热、抗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喜冷性饮食者,或虽喜冷性饮食,但伴有外感发热恶寒之表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89.葛根芩连汤
表虚里热证治剂,有解表、清热、止泻的作用。
【方证要点】泄泻或痢疾,汗出而喘。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喜冷性饮食,腹痛,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浮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葛根40g,黄连10g,黄芩10g,生甘草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葛老恋情。联想:葛甘连芩。
【胡老点拨】方中葛根解肌热于外,黄芩、黄连除烦热于内,三物合用有治下利的作用,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治热壅内外,喘而汗出、下利不止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性胃肠型感冒或痢疾初期,以下利、汗出、微恶寒或不恶寒、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黏臭者,或高血压、出血倾向,或牙周脓肿、牙痛者,加制大黄;糖尿病导致的腰腿无力、下肢皮肤变色,或性功能障碍者,加怀牛膝;心下痞、恶心呕吐者,合半夏泻心汤。
【体质特征】大多体格比较壮实,肌肉相对发达厚实,肥胖倾向,唇舌暗红,满面油腻,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全身困重,尤其以项背强痛不舒为特征。体检多见血糖高、血压高。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多见。
【适用疾病】急性肠炎、痢疾、小儿中毒性肠炎、肠伤寒、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脑中风、心律不齐、颈椎病、口腔溃疡、牙周炎、牙周脓肿、醉酒后。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菌,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注意事项】精神倦怠,脉沉缓者慎用。身不发热,脉无力,喜热不喜冷者,不可使用本方。
090. 黄连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调理寒热,并伴有补虚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呕吐,心下痞满,腹痛喜按。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不能食冷性饮食,或心动悸,或恶风、发热、汗出,或泄泻,舌质红或暗红,舌苔腻较厚,或前半部苔薄、后半部有白厚苔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15g,炙甘草15g,干姜15g,桂枝15g,人参10g,半夏15g,大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昼三夜一,分四次温服。
【方药巧记】桂莲下人炒姜枣。联想:桂连夏人草姜枣。
【黄师点拨】黄连汤可以看作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再把黄连加量的变方,去黄芩可能是心下痞不明显,加桂枝可能有表证或气上冲,黄连加大可能是上热较甚。本方证的“上热”常表现为烦躁甚、兼动悸或气上冲胸、呕吐、头昏眩晕;“下寒”表现为腹痛,泄泻。黄连汤证可以理解为在半夏泻心汤证的基础上伴有恶风,发热,汗出、气上冲等桂枝证。而腹痛和舌苔多而白厚是二者的重要鉴别点。黄连汤证也可理解为桂枝体质患有黄连病。所谓的黄连病,就是心中烦,就是不得卧,就是心下痞,就是下利。
【适证加减】腹痛重者,加生杭芍最效;下利者,加干姜最良;呕吐者,加生姜。
【体质特征】其人消瘦,肤色暗,唇舌多暗紫而淡,舌质多偏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较厚,或黄白相兼,或底白罩黄,或干腻,特别是舌苔后半部较厚且色白。其腹部多扁平,腹壁薄而无力,腹肌比较紧张。其脉多弱,或有心悸、自汗等。
【适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脱落、胃术后倾倒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肠胃癌变等。
【药理研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含量,增加胃黏膜血流,促进肠胃运动和抗炎镇痛而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抗溃疡,镇吐,提高免疫功能,对幽门螺旋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凡腹痛,呕吐,口不苦者,或喜冷性饮食者,或脉滑数者,或腹部拒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黄连汤中的桂枝,以肉桂为佳。肉桂气味浓烈,擅长治疗腹中冷痛以及心悸不寐等,正是黄连汤的主治之证。如桂枝量需大至15g以上者,人多畏之,药房也或有微词,不妨肉桂桂枝同用,药效也可。黄连汤中的人参,一般用党参,但瘦弱不食者,也可以用生晒吉林参,如党参就嫌力薄了。还需要强调,黄连汤不宜乱加减。
091. 半夏泻心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调理胃肠寒热,伴有补虚作用。
【方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心烦,多梦或失眠,胃肠部不拒按、但满不痛或有轻度胀痛,腹鸣,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无力或单服温补药无效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姜制半夏12g黄芩10g,黄连3g,干姜6g,人参12g,炙甘草6g,大枣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34次温服。
【方药巧记】连请下人炒姜枣。联想:连芩夏人炒姜枣。
【胡老点拨】方中半夏、干姜祛饮止呕,黄芩、黄连除烦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本方以上热下寒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为辩证要点。本方与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皆用于上热下寒而有心下痞症,本方重在呕而肠鸣,常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症。
【适证加减】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者,加制大黄;腹胀多气,叩之如鼓者,加厚朴;胃病日久,舌质不红,面色黄,消瘦者,加肉桂;咽痛充血、胸闷身热者,加山栀、连翘;干噫食臭者,减少干姜用量,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
【体质特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所男子,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
【适用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蒌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二指肠溃疡、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饮酒过量、口臭等。
【药理研究】止泻、抗幽门螺旋杆菌、抗胃溃疡等。
【注意事项】本方证若热痞为甚者,可以将黄连、黄芩的量调大;而以寒泻为甚者,则应把干姜用量调大,不必机械地遵循原方比例。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停药以后,当常服生姜红枣汤。凡没有寒热夹杂症状的痞满吐利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92. 甘草泻心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补虚,调理胃肠寒热的作用。
【方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前后溃疡。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心烦不安,多梦或失眠,胃肠部不拒按、但满不痛,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无力或单服温补药无效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炙甘草20g,制半夏10g,黄芩15g,干姜10g  党参15g,黄连5g,大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连请下人炒姜枣。联想:连芩夏人草姜枣。
【胡老点拨】甘草泻心汤特别针对“心烦不得安”这一神经症状,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清热时多用生甘草代替灸甘草。就胃肠症状而言,本方证的下利程度要远比半夏泻心汤证为甚。方中甘草需重用,若量轻则无效。实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口腔溃疡之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
【适证加减】便秘、舌苔厚,或有高血压、衄血者,加制大黄;伴有糖尿病头昏、肩痛、口渴者,加葛根;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见大便干结、腹痛、脚挛急者,加白芍;口舌干燥者,加石膏;烦躁特甚者,加生地。
【体质特征】多见唇红、舌红、烦躁、心悸、失眠、脉滑等。
【适用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手足口病、白塞病、红斑狼疮、子宫颈炎、g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溃疡、直肠炎、胃溃疡、精神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溃疡病等作用。
【注意事项】方中甘草用量,一般多在12g以上,也有用至30g者,但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副作用。没有寒热虚三方面夹杂之证者,不可使用本方。
093. 黄连解毒汤
里热证治剂,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方证要点】身热,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出血发斑。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凉恶热,喜冷性饮食,心悸,心下痞而不适感,按之隐痛,面红充血,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头痛头重,舌质暗红坚老、干燥、舌苔黄而干腻,脉滑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情恋山伯。联想:芩连山柏。
【黄师点拨】黄连解毒汤是唐方,记载于《外台秘要》。本方的药物均是清热解毒的重要药物,黄连主烦躁不安,心下痞、下利;黄芩功同黄连,擅治心下痞痛、头痛、腹痛、出血;黄柏擅治关节肿痛、黄疸、带下;山栀能除烦躁、止血、消黄疸,与三黄相合,故全方的清热泻火作用十分显著。黄连解毒汤是泻火要方,原方主治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的热病疾病,但后世应用不拘于此,凡是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坚老、脉滑数等为特征之体质的各种疾病都可以使用。
【适证加减】腹胀、呕吐、反流、心下按之满痛者,合大柴胡汤;出血便秘者,合三黄泻心汤;出血倾向、月经不调者,合四物汤,名温清饮;皮肤发红发干、脱屑者,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或多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易烦躁、焦虑,好动,易失眠多梦,平时喜凉恶热,喜凉饮,皮肤常有疮疖,或易于腹泻,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疡,咽痛,小便黄短,多有足癣,女性多有黄带。
【适用疾病】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中毒性脑病、原发性高血压、脑中风、脑损伤、脑血管性痴呆、蛛网膜下腔出血、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心动过速、动脉硬化、慢性胆囊炎、更年期综合征、甲亢、失眠、毛囊炎、湿疹、皮炎、脓疱疮、各种真菌感染、性病、疖、丹毒、带状疱疹、结膜炎、鼻疖、痤疮、多汗症、牙周炎、扁平苔癣、白塞病、掌足脓疱病、脂溢性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血友病、倒经、痛经、盆腔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改善脑血流,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压,改善糖脂质代谢,抗炎、止血等作用。
【注意事项】平素精神萎靡、喜热畏冷者,贫血者,食欲不振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均宜慎用。




上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三
下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五

0

主题

151

积分

37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5-12-12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s: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03:23 , Processed in 0.26965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