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06|回复: 4

为何【小发汗方】多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合用呢?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636

积分

39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36
发表于 2013-10-22 0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何【小发汗方】多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合用呢?合方后发汗力度是大了还是小了呢?
伤寒论中的小发汗方,比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都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合用后减少剂量。
还有一个桂枝二越婢一汤,虽然不是合用麻黄汤,也是合用越婢汤,也是包括麻黄的,因为有化热趋势,又加了石膏。
我不理解的有几下几点:
1、我理解这些合方,理论上发汗力度已经加大了,但是由于剂量小,所以才叫小发汗方,如果与桂枝汤、麻黄汤同剂量相比较,发汗力度比桂枝汤、麻黄汤要大很多很多,因为有麻黄的存在呀,麻黄开腠理吗!不知我的理解对吗?
2、既然目的是【小发汗】,为何不单独降低麻黄汤的剂量,或是降低桂枝汤的剂量,根据病情选择二者之一呢?为何小发汗,反而加上“麻黄”这样的开腠理的药呢?
3、桂枝二越婢一汤 与 大青龙汤,仅有一味药的差异,一个用芍药,一个用杏仁。
假想一下,大青龙汤小剂量服用,是不是会起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作用呢,同理,桂枝二越婢一汤 大剂量服用,会不会起到大青龙汤解热除烦的作用呢?

请老师们解惑!谢谢。




上一篇:丝绸之路病
下一篇:小孩脾胃弱常腹泻

8

主题

189

积分

16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9
发表于 2013-10-22 1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方相合,可以理解为两种方证的中间证型。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就是桂枝汤与麻黄汤的中间证型。
在正中间的证型,用桂麻各半汤;偏桂枝汤一些的证型,用桂二麻一汤。同理,仲景没有明说的,还有可能有“桂一麻二汤”,这是偏向麻黄汤证型一些的证型,但此汤发汗力较强,与麻黄汤也差不了多少了,不属小汗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01

积分

11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13-10-23 16: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一段书给楼主

与麻黄相助为理之物,其最要者有六∶曰杏仁,曰桂枝,曰芍药,曰石膏,曰葛根,曰细辛杏仁者,所以为麻黄之臂助也。麻黄开肌腠,杏仁通肺络;麻黄性刚,杏仁性柔;麻黄外扩,杏仁内抑;二者合而邪乃尽除。如麻黄汤治风寒,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之类皆是。

桂枝者,所以补麻黄之不足也。麻黄泄营卫之邪,桂枝调营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桂枝,即能节汗。二者合而正不受伤。此麻桂并用之方皆然。盖有视证候之重轻,及他药之离合以为权衡者也。
芍药者,一方之枢纽也。一征之小青龙汤,外寒与内饮相搏,干呕发热而咳,是证之必然非或然。麻桂散外寒,辛夏蠲内饮,姜味止咳逆,甘草合诸药以和之。寒则以汗解,饮则随便去,惟麻黄入太阳而上行,膀胱之气亦因之而不下行,小便不利少腹满,固意中事。加芍药者,所以驯麻黄之性而使水饮得下走也。若小便本不利,则麻黄直去之矣。全方蠲饮重于散寒,故名之曰小青龙汤。再征之乌头汤,麻黄气轻,驱风寒在肌肤者多;乌头气重,驱风寒在脏腑者多。麻黄除湿,是湿随风寒而去;乌头除湿,是风寒外散而湿则内消。麻黄伸阳而不补,乌头补阳而即伸。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二物所以必并用之故。虽然二物皆出汗而少内心,关节之病,非可一汗而愈者,故又以芍药从而敛之,使宛转于肢节而尽去其疾。黄 疏营卫之气,则为芍药之前驱。甘草则培中土以和之者也。以其有芍药能使麻乌下达,故伤寒太阳病将入阳明,则石膏为必用之药。

大青龙汤中风二字,是与小青龙汤伤寒二字为互举之文。麻黄汤治伤寒,曰脉浮紧无汗,此亦浮紧无汗。大青龙别一条曰伤寒脉浮缓,浮缓有伤寒,浮紧岂反无伤寒。况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脉数急者为传。此之烦躁,自因表实而邪不得泄,传入阳明所致。沈尧封以烦躁为内伏之 热,不知阳明非腑实不至烦躁,安有内已腑实而外尚发热恶寒之理。以石膏治烦躁,谓之治太阳传入阳明之烦躁,与仲圣诸说无不吻合,复有何疑。且烦躁在心肾而治则在阳明者,非无谓也。太阳本寒标热,上与心下与肾为缘,太阳热闭,则心肾皆为之扰。太阳不治,则阳明亦所必传。是烦躁非心肾之自病,而阳明乃去路之宜肃。泄其热于表,清其热于里,则烦躁不治而自治。抑石膏者,泄肺即所以泄太阳也,太阳卫外之气,从皮毛而合肺,而石膏亦轻亦重,泄肺清胃,两擅其长,故独用治汗出之热,佐麻黄又治不汗出之热。若离太阳入阳明而成腑实之证,则石膏非所克任矣

细辛与杏仁,皆所以为麻黄之臂助,而有大不侔者在。杏仁佐麻黄而横扩,是为一柔一刚;细辛佐麻黄而直行,是为一专一普。麻黄驱阴邪发阳气,不仅入少阴而用甚普。细辛则色黑入肾,赤入心(或云赤黑,或云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茎直上,气味辛烈,故其破少阴之寒凝,锐而能专。考仲圣方佐细辛以治上者不一∶如小青龙汤治水饮,浓朴麻黄汤治咳逆,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治气分,皆所易晓。独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用细辛,则此义尘封久矣。试详言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脏若中寒,必始得之,即吐利厥逆,不至发热。今有但欲寐之少阴证而反发热,是无少阴之里证而有外连太阳之表证,自应以麻黄发汗。脉沉者急温之,自应以附子温经。至细辛一味,柯韵伯谓散浮阳,邹氏谓无细辛为微发汗,则有细辛为大发汗,唐容川更以脉沉为阳陷,用细辛以升之。实于细辛性用,与仲圣因证制方之意,未经窥见。夫细辛与麻黄,同能彻上彻下,第麻黄中空轻扬,用以下行,非借他药之力不可。细辛无发表出汗之能(本经麻黄发表出汗,细辛无之),而于风寒之在上在下附于骨节九窍者,则专力以去之,绝不旁骛。故防己黄 汤,曰下有陈寒者加细辛,可见细辛散少阴经气之寒,厥有专长,非麻黄可及。然则麻黄附子甘草汤无细辛,而此何以有细辛,彼无里证而此何尝有里证,仲圣用麻黄必曰取微汗,此岂堪取大汗,则当于始得之与得之二三日,及麻黄煎法之不同,详究其义矣。经云∶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肾气沉则脉无不沉,即仲圣所云脉微细、但欲寐之脉,亦未始非沉,此单言沉者,以其沉之甚耳

更以仲圣用麻黄、杏仁、石膏而治法迥异者言之,大青龙汤三物并用,为发汗之峻剂,麻杏甘膏汤亦三物并用,偏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何也?此节文义,是将汗出二字倒装在不可更行桂枝汤下。惟其汗出,疑可行桂枝不可行麻黄。不知汗出而喘无大热,非桂枝证之汗出而为发汗后表已解之汗出。表已解故无大热,喘则尚有余邪,桂枝汤不可行,而大青龙不变其法亦不可行。夫是故变峻为和,以麻黄四两石膏倍之,俾麻黄之技不得逞,而余邪适因之而尽。且石膏倍用,不特制麻黄之悍,泄汗出之热,即杏仁亦必抑其外达之势,以下气而止喘。止喘非麻黄事耶,而汗出无大热之喘,则其喘为气逆多而表郁少,故麻黄减之而杏仁增之,信乎药物多寡之所关,非细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7-19 2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者用心良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86

积分

74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86
发表于 2016-7-19 2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为何【小发汗方】多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合用呢?

bennyzhang 发表于 2013-10-23 16:42
抄一段书给楼主

与麻黄相助为理之物,其最要者有六∶曰杏仁,曰桂枝,曰芍药,曰石膏,曰葛根,曰细辛杏仁 ...

言其心声也,豁然开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4:39 , Processed in 0.08596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