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35|回复: 1

五積散證及治驗例一、五積散證五積散系《和劑局方》“中寒門...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76

积分

1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20-9-27 17:00:24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五積散證及治驗例

一、五積散證
五積散系《和劑局方》“中寒門”下所載處方,是後世方中有名的藥方之一。在作者師家一貫堂經常使用,特別是其兄把此方視爲起死回生之妙方,尤其喜歡選用。作者亦曾幾度運用于臨床,並發表過治驗例,但因有時不能取得預期效果,故有一段時間不太使用此方。後來碰到一個病例,采用某古方無效,采用某後世方亦無效、改用了五積散才獲治驗。其後又得治愈幾例。方變得喜用此方。現就五積散證的有關問題總結綜述如下:
關于本方的運用,過去曾在《漢方處方解說》等書中敘述過。作爲本方的適應證,是適用于屬于脾胃虛損體質的患者(胃腸功能低下),在因寒、濕而出現各種症狀時使用。更具體地說,即:患者面色略帶貧血徵象、下半身尤其是腰、股、少腹及下肢冷痛、脈沈、腹部柔軟並時有心下部痞滿感。津田玄仙氏在其所著的《經驗筆記》一書中,把本方的主治範圍歸納爲“腰冷痛、腰腿拘緊、上熱下寒、少腹痛”四者。作爲運用本方的病症來講,中醫的說法是肝脾虛爲本,氣、血、痰、寒、食之五積爲標。因肝脾弱才使這五種病邪鬱滯于體內,而引起諸種症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才給本方取名爲五積散。
因爲是虛證,故易于引起虛寒、貧血,以及由氣、血、風、寒、濕、食等的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列舉一下表現出上述病症而運用本方的病名,有如下各種:急、 慢性腸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症、胃痙攣、疝氣、腰痛、坐骨神經痛、諸神經痛、風濕等。此外,本方還可用于腳氣病、寒濕帶下、月經痛、月經不調、虛寒、半身不遂、心臟瓣膜病(輕型者)、老人感冒、喘息;于本方加醋還可作爲難産時的催生劑使用。
本方藥物有18味之多,常被批判爲 “傾倒了百藥箱”。實際上本方中的蒼朮、陳皮、厚樸、甘草,即平胃散,以此除飲食之停滯;半夏、茯苓、陳皮、甘草,即二陳湯,以此同枳殼一起去痰飲。當歸、芍藥、川芎,即取四物湯之意,善行血養血,以治貧血之症。桂枝、乾姜、麻黃、白芷、桔梗等皆屬溫通、散寒、疏表、行血之品。經過這樣的分析再看本方的內容,便可得知其中有平胃散、二陳湯和桂枝湯三方,並可理解到尚包含有接近四物湯、半夏厚樸湯和小續命湯的方意。半夏厚樸湯順氣;四物湯和血養血;二陳湯去痰飲;平胃散治食滯;桂枝湯散風寒;小續命湯補血、治風濕痛。由此便可理解爲,五積散適用于氣、血、痰、寒、食的郁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五積散,據其主證尚可有各種不同的加減方,但一般以下述分量爲准。即:茯苓、白朮、陳皮、半夏、蒼朮各2.0,當歸、芍藥、川芎、厚樸、白芷、枳殼、桔梗、乾姜、香附、桂枝、麻黃、大棗、甘草各1.2。朱丹溪先生對本方的見解同古方一樣,認爲需辨別君臣佐使。現在,一般地來講對皮膚乾燥、 身體羸瘦者,當以當歸、芍藥、川芎爲君,而半夏、厚樸、蒼朮則宜酌情選用。對于心下痞滿、腹脹者,當以蒼朮、厚樸、半夏爲君;痰飲顯著者,以陳皮、半夏、茯苓爲君。

二、治驗例
  例1,老人腰痛。
患者,70歲婦女,1972年1 月28日就診。身體消瘦、面色蒼白、有貧血征象,屬虛寒之症。從去年6月開始經常腹瀉,體重減輕4公斤。近來大便2~3日一次,內科診爲重度胃下垂,沒有食欲,夜尿二次。主訴腰痛、四肢冷。
患者腹軟,脈象無力,血壓150/90mmHg。初診時投給人參湯真武湯合方共10劑。服後從第二日開始有食欲,大便暢通。再診時,作者外出,由其次男診視。患者稱食欲雖轉佳,但腰痛和寒冷感不見變化。由于初診時,作者曾寫人參湯合真武湯不見效時可用五積散,故其次男便投給了五積散。服藥10日, 患者的寒冷感及腰痛完全消失。不僅如此,且面色轉佳,食欲增進,僅一個月便增加體重2公斤。這也許就是五積散方的效果,或者是用人參湯合真武湯稍獲好轉時,再以五積散加速治愈的結果。
  例2,胃下垂、低血壓、虛寒症。
一位50歲婦女,于1970年10月18日初診。十多年來患低血壓和胃下垂,全身倦怠, 多次出現腦貧血、眩暈、不安。足冷甚著。胃納不佳、經常便秘。該患者4歲時,因腦腫瘤手術3次。 瘦弱、貧血、 脈沈細,腹部軟弱無力。血壓110/80mmHg。因病體虛弱,至今未能結婚。
對此患者曾變換使用了很多處方,如補中益氣湯、茯苓飲、半夏瀉心湯加茯苓、歸脾湯、十全大補湯等。其中僅歸脾湯略取增進食欲之效,旋即減退。複改用茯苓飲和真武湯的合方,然足冷、疲勞感未去,卻又添了腰痛。
初診後4個月時,患者又來看病,適值作者不在,由其次男處方以五積散。兩周之後患者稱,此藥比以往所服任何藥劑都好。第一食欲增強,第二寒冷感減弱,第三腰痛亦完全消失。好象腰痛和寒冷感是五積散特有的適應證似的。患者又繼續服用五積散,則效果更佳。
  例3,梅雨期腰痛。
患者,男子,54歲。初診于1969年6月。主訴,20年前患嚴重腰肌勞損,每年一到梅雨期,腰痛必犯。今年亦于20天前腰痛複發,洗澡後被電風扇一吹,便更加劇烈起來。此外尚常有心下部痞滿的感覺。患者體格營養中等程度。大便一日1~2次,溏軟。血壓140/ 80mmHg。
從一開始就投給患者五積散加牛膝,結果兩個月後大見好轉,全身狀況良好。過去患者飲酒嗜睡,往往需要兩天左右;但服用本方以後,竟然不醉。後又決定采用將一個月的藥量分兩三個月服完的辦法,繼續服用五積散,遂使療效更加顯著,血壓亦降到130/80mmHg。如此連續服藥至1971 年9月,竟使患者20多年的梅雨期腰痛獲得治愈,兩年來病情穩定,不見複發。
對此患者,從初診開始共兩年零三個月,始終采用五積散一方,終于取得了成功。這是一個以效不更方的“守方法”而獲得治驗的典型病例。
  例4,手足震顫與膝痛。
患者,64歲男子, 1972年 1月20日就診。半年前出現手足震顫,行動不便,難于操作。且同時出現左膝鈍痛,兼伴有寒冷感。冷痛加劇時,得溫而解。上下樓梯不便,屈膝活動艱難。最近右膝亦開始感覺冷,且伴發腰痛。患者營養面色尚可,舌亦無苔,脈象也不甚沈弱。血壓150/115mmHg。腹部稍緊張,無明顯胸脅苦滿及臍旁抵抗壓痛,亦無腹部悸動症。
于是以腰足冷痛爲指征,投予五積散。服後第三日,膝痛及寒冷感減輕,已能做膝部屈伸運動,患者驚喜異常。至2月中旬,該患者竟于暴風雪之中登上了某高山之巅。樓梯亦能上下自如。然血壓並無變化。
  例5,腰痛、腹痛、臀部痛。
患者,72歲婦女, 于1972年1月下旬就診。主訴一個月前腰痛,同時少腹部亦痛,且波及臀部及大腿。食量稍過,疼痛便加劇。其痛以左邊爲主。該患者並無明顯的寒冷感,其他亦無異常。 脈弦緊。血壓180/ 100mmHg。腹部左臍旁腹直肌上下緊張有壓痛,右臍旁腹直肌亦上下拘緊有壓痛。爲使緊張松弛,投給芍藥甘草附子湯14劑,卻不見效。複測血壓爲160/110mmHg。對其腰痛腹痛決定試投五積散,結果使腰痛、腹痛及臀部大腿痛全部消失。血壓亦降至150/ 100mmHg。
  例6,腰痛、虛寒、羞明。
一位56歲女患者,初診于1971年6月。營養普通,面色蒼白。5、6年前出現左側腰痛。10年前因患類風濕膝關節炎做過手術。患者還主訴,因視力障礙,自覺羞明,眼結膜易充血。心下部痞、不適;手足、腰部清冷。血壓初診時爲160/95mmHg。從一開始就把患者的主訴作爲恰好適合于五積散的證候,而投予五積散15劑。服畢,胸中通暢,心情爽快,腰痛及寒冷感減輕,羞明亦好轉。其後又連服本方半年,上述 諸症均趨痊愈。血壓亦降至140/ 85mmHg。
  例7,頑固性老人腰痛。
患者,女,71歲。 肥胖體型,血壓高,收縮壓高達230。以前曾服過作者醫院的中藥。去年(1974)11月10日,腰腰痛急劇發作,疼痛甚著,自己不能翻身,鼠蹊部亦痛。難以站立,只能忍痛屋內爬動。曾接受多方治療, 包括注射,但不見好轉,苦于無策。
于是先投以芍藥甘草附子湯15劑,卻不甚見效。故改用五積散。服藥一周,患者感覺良好,疼痛減輕,從第8日起即能直立行走, 全家十分歡喜。繼續連服本方一個半月,于是基本恢複正常,自己可前來就診。

三、結語
在此回顧一下以往發表過的有關五積散的治驗例,約有下述10例:
(1)、胃擴張伴發胃酸過多症;
(2)、心臟性喘息;
(3)、長達25年之久的肋間神經痛;
( 4)、胃痙攣;
(5)、面部神經麻痹伴無汗症;
(6)、作催生劑使用;
(7)、山田業精治療白喉樣呼吸困難;
(8)、細川喜代治用于位置性低血壓症;
(9)、作者兄長在慢性腸胃病當中,對胃酸過多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最常用的處方是五積散加黃連、山梔,或平胃散加茯苓、白朮;
(10)、 其兄對膽石病的慢性疼痛,亦有時選用五積散。
綜上所述,五積散對于前面所列舉的各類疾患是非常便利的處方。早年醫家曾言,實熱證用防風通聖散,虛寒證用五積散;以此二方爲基礎,進行化裁加減,雖有百種難病, 亦可治之獲效。
(參見矢數道明《漢方治療百話》第四集)




上一篇:抑肝散與兒童精神性疾患在臨床實踐中,常常可以發現很多兒童...
下一篇:溫清飲的臨床研究一、 序言溫清飲乃四物湯和黃連解毒湯的合方...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20-10-3 18: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以为,五积散里还含有【排脓散及汤】一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9:39 , Processed in 0.25126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